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广大妇女儿童和千家万户的主要健康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的感染,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毒病人?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能够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艾滋病感染者指已经感染艾滋病毒但没有发病的人,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携带有病毒,具有传染性,隐匿性强,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一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减低到一定程度,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则会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而成为艾滋病病毒病人。
HIV传播途经有哪些
性接触:阴道交、口交或肛交、直接与HIV感染者体液接触(精液、阴道分娩)
母婴传播:孕期、分娩期和母乳喂养。
血液接触:血液传播、针刺或意外伤害。
艾滋病感染对母体及胎婴儿的影响?
妇女感染艾滋病(尤其是在疾病的晚期)后,有可能导致以下风险:自然流产、死胎、低出生体重、早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或者其他疾病、产后感染,HIV感染可能会通过孕产妇传给儿童,造成儿童感染艾滋病,但HIV感染不会造成先天畸形;HIV感染病不会影响妇女生育力,除非处于HIV疾病晚期;妊娠并不会影响孕妇的HIV感染进程;怀孕妇女与未怀孕的妇女出现的HIV相关问题是类似的。
如何预防艾滋病?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2.什么是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可造成人体多系统多脏器损害。产生以硬下疳为典型表现的多种临床症状,导致组织破坏、功能失常,甚至危及生命。
梅毒是如何传播的?
传播途经可分为:性行为(梅毒的主要传播途经)、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梅毒的母婴传播对胎儿有哪些危害?
从妊娠2周开始梅毒螺旋体即可感染胎儿引起流产。妊娠16-20周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感染的胎盘播散到胎儿所有器官,引起胎儿肺、肝、脾、胰和骨骼病变,导致胎儿死胎、死产或早产、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宫内生长受限等。
梅毒如何治疗?
梅毒是可以治愈的,首选长效青霉素治疗。梅毒医院接受规范的治疗,并在治疗后定期复查和接受医生随访。怀孕妇女应尽早接受梅毒筛查;已患梅毒的孕妇应尽早接受规范的治疗和围产期保健,预防胎儿感染梅毒。
怎样预防梅毒?
1.守性道德,保持单一的性伴侣。
2.正确使用避孕套。
3.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提倡婚前、孕前、孕早期进行梅毒检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预防先天梅毒发生的。
3.乙型肝炎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引起的。HBV是以种DNA病毒,是抵抗力很强,能耐受60摄氏度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65摄氏度10小时或高压蒸汽消毒可灭活。在血清中30-32摄氏度可保存6个月,-20摄氏度可保存15年。
Q乙型肝炎的传播途经有哪些?
A乙型肝炎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血液,造成感染,主要传播途经:1.母婴传播。2.血液传播。3.性传播。4.消化道传播
Q如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A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目前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最有效的途经。疫苗接种全程需要接种3针:
1.出生时,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2.1个月,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3.6个月,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
感染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能获得哪些服务?
1
艾滋病感染:可获得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分娩补助,奶粉补助,儿童定期随访与检测,婴儿早期诊断的血标本采集及转运等。
2
梅毒感染:可获得孕产妇规范治疗,儿童预防性治疗和分娩补助
3
乙肝感染:婴儿在出生后可获得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国际单位的接种乙肝疫苗。
HIV感染妈妈的喂养策略
使用配方奶粉喂养宝宝
避免母乳喂养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混合喂养
梅毒感染妈妈的喂养策略
可以母乳喂养
孕期2疗程治疗,婴儿接受预防性治疗
只要没有乳房及乳头破溃
乙肝感染妈妈的喂养策略
可以母乳喂养。
宝宝生后尽早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喂奶前洗手,擦拭乳头
奶头破裂或婴儿口腔溃疡暂停母乳喂养。
孩子和妈妈的用品隔离。
婴儿7-12个月时检测乙肝抗原抗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fyzqzz/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