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的肿瘤,人群的发病率约为0.01%。骨肿瘤的发病因素很复杂,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病因。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诊治困难,一直是骨科学和肿瘤学的一个难题。因此骨肿瘤的问题,困扰了很多个家庭。有些朋友的家人就是被骨肿瘤夺去了生命,骨肿瘤可以治愈吗?骨肿瘤,如何让这个“杀手”不太冷?接下来王教授将分几期跟大家聊聊关于骨肿瘤的那些事。
骨肿瘤的外科分期:
外科分期将外科分级(grade,G)、外科区域(territory,T)和区域性活远处转移(metastasis,M)结合起来。
G分良性(G0)、低度恶性(G1)、和高度恶性(G2)。
G0(良性):组织学为良性细胞学表现,分化良好,细胞/基质之比为低度到中度;X线表现肿瘤为边界清楚或穿破囊壁或向软组织侵蚀;临床显示包囊完整,无卫星灶,无跳跃转移,极少远隔转移。
G1(低度恶性):组织学显示细胞分化中等;X线表现为肿瘤穿越囊壁,骨密质破坏;临床表现为生长较慢,活动性区域可向囊外生长,无跳跃转移,偶有远隔转移。
G2(高度恶性):组织学显示核分裂多见,分化极差,细胞/基质之比高;X线表现为边缘模糊,肿瘤扩散,波及软组织;临床表现为生长快,症状明显,有跳跃转移现象,常发生局部及远隔转移。
T是指肿瘤侵袭范围,以肿瘤囊和间室为分界。T0:囊内;T1:间室内;T2:间室外。
M是转移。M0:无转移;Ml:转移。
(来源:张家界医疗/祎强-03-26)
骨肿瘤的良恶性之分
骨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01%,在我国,大概是每10万人中有1.个人发病。原发性骨肿瘤中,良性比恶性多见,良性约占50%,常见的有骨软骨瘤、软骨瘤、以及在王教授病房中常见的骨巨细胞瘤。恶性约占40%,常见的有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以及儿童好发的尤因肉瘤。剩余10%的是肿瘤样病变,较少见。
如何简单的辨别良、恶性骨肿瘤?
骨肿瘤主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很难区分。有时会将恶性骨肿瘤当成良性,而错过治疗的良机;或误把良性当成恶性,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由此可见,辨清肿瘤的良恶性非常重要。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良性骨肿瘤常表现为先有肿块,无疼痛或疼痛较轻,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一般没有全身症状。肿块的界限清楚,其表面一般无改变,无或有轻微压痛。良性骨肿瘤不会出现全身转移。
恶性骨肿瘤,俗称“骨癌”。恶性骨肿瘤一般表现为先有疼痛,后出现肿块,疼痛剧烈,夜间痛明显,肿块生长迅速,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消瘦,晚期甚至出现恶病质。肿块的界限不清楚,可有红肿、压痛明显。恶性骨肿瘤晚期可有全身其他组织器官转移。
其实,在王教授门诊,有很大一部分骨肿瘤的患者发现自己患病的第一特征是:自己摸到了肿块!就如上述所说,良性的包块生长缓慢,常不被发现,就算做CT或MRI检查被发现后,也说不出开始的时间,而且肿块对周围影响不大,对关节活动很少有障碍。但是恶性的骨肿瘤生长迅速,增大的骨肿瘤可能使周围皮肤皮温升高、静脉充盈。如果位置在关节周围,就可能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如果生长在骨盆内,就可能引起便秘、排尿困难;如果在长骨中段,也有可能引起关节肿胀、积液。
今天王教授讲了一些关于良恶性骨肿瘤的症状,仅仅只供参考。每个人体具有特异性,个体发病的表现也各有不同,看了王教授的科普的文章,就自下诊断,造成心理紧张,这是不可取的。当然,如有类似表现,医院就诊。
(来源:长海王志伟-02-29)
谈之色变的骨肉瘤
在聊骨肉瘤之前,王教授先讲个小故事。
13岁的小明是个阳光男孩,平时喜爱运动,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可就在三个月前,小明莫名出现了膝关节周围疼痛症状。刚开始,家长认为是生长痛没在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疼痛症状越来越明显,膝关节也发生了肿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学习。
无奈之余,家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小明的股骨远端骨肿瘤,穿刺病理为骨肉瘤。所幸发现较早,未发现肺部转移,经化疗、手术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从小明的故事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骨肉瘤的一些特点,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的一种恶性骨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是大腿股骨远端和小腿胫骨近端,即膝关节周围部位。因为骨肉瘤的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尤其是肺部转移早,在临床做出骨肉瘤诊断时,其中大部分已经发生肺的微小转移,所以大部分患者家属认为骨肉瘤是恶性肿瘤,得了骨肉瘤根本不能治。但是王教授想告诉大家,的确,恶性骨肿瘤的治疗,特别是骨肉瘤的治疗,历来就是骨科治疗方面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然而,在过去30年中,由于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恶性骨肿瘤患者生存率已得到显著提高。国外有报道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到60%~75%,甚至5年无瘤生存率已达80%。因此认为只要早期发现、正规治疗,骨肉瘤完全可以达到良好控制。
另外,从小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从小明出现了膝关节周围疼痛症状后,一开始家长认为是生长痛,从而没在意。后来症状加重后,医院检查,最后小明是幸运的,因为未发现肿瘤细胞肺部转移。但是,还有很多人却没有小明那么幸运,由于发现晚,肿瘤发生了肺部转移,预后就相对差一点。在这里,有这么一个概念,生长痛。青春期的青少年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高峰,经常会有生长痛的现象,这与骨肉瘤早期引起的疼痛相似。但也是存在不同的,生长痛多是对称性疼痛,即两侧的肢体同时疼痛,常常位于膝关节下方。然而因为大部分骨肉瘤发生在膝关节周围,其早期症状为运动时疼痛,患者在走路、跑跳、上下楼梯时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是没有规律的,偶尔出现,时间长了疼痛部位还有胀痛感;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休息时疼痛,严重的甚至在夜间睡觉时被痛醒。所以,王教授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出现单侧一个部位的疼痛要注意观察,如果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仍然没有缓解,应尽快就医,以排除恶性骨肿瘤的可能。
另外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发现骨肉瘤必须截肢吗?对此,王教授想告诉大家,目前保肢术已成为骨肉瘤的主要术式;但在不适宜保肢或无条件保肢的情况下,则应果断施行截肢术,术后还必须规范化疗。的确,历史上骨肉瘤的标准治疗是截肢术,但当时骨肉瘤5年生存率最高仅为15%~20%,可以说单纯的截肢术对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率无益。得益于医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骨肉瘤的治疗主要有两方面的进展:一是大剂量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的应用;二是保肢手术的开展,使肢体的截肢率明显降低。
(来源:长海王志伟-03-04)
(来源:医学美图-1-9)
“亦正亦邪”的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归为良性骨肿瘤,但是,今天又称它是“亦正亦邪”的骨肿瘤,是不是自相矛盾啊?其实不然,骨巨细胞瘤虽然被划分为良性骨肿瘤范围,但是由于其可能发现恶变,故有人称之为潜在的恶性骨肿瘤,亦如王教授称之其亦正亦邪的骨肿瘤。从X线表现上来讲,骨巨细胞瘤可分三个等级,简单的可以分为:Ⅰ级为良性,Ⅱ级为生长活跃,Ⅲ级为恶性。(参考Campancci骨巨细胞瘤分级)因此,我们可以通俗地讲,骨巨细胞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良性肿瘤。
骨巨细胞瘤在王教授的病房是属于常见的骨肿瘤之一,欧美国家有研究报道占原发骨肿瘤的3%-8%,但中国人的骨巨细胞瘤占原发骨肿瘤的20%左右,远高于欧美。骨巨细胞瘤的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略多,多数肿瘤位于股骨下端和胫骨近端,通俗讲就是长骨的骨端,占全身各部位骨巨细胞瘤的50%以上。
因为50%的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的骨端,所以常见的就是膝关节周围的上下两骨端。其一大部分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也是在膝关节周围,典型症状:①早期为膝关节周围疼痛,或有间歇性钝痛,不剧烈,可能有肿胀或肿块;②膝关节功能障碍,如不能弯曲;③局部皮温升高,静脉显露;
如果进行X线或CT检查,其报告上常常会有以下术语:X线表现为典型的“皂泡样”改变,周围骨壳光滑完整时多为良性,若边缘模糊或有虫蚀样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发展迅速和出现骨膜反应时,提示有恶变。CT表现为偏心性溶骨性膨胀破坏,局部皮质变薄或破坏,一般无骨膜反应。
正如上文所说的,骨巨细胞瘤是具有局部侵袭性的骨肿瘤,报道称,仍有20%-30%的患者有持续进展的潜在恶性,约5%出现肉瘤变,组织学上无恶变即可发生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为1%-4%。据文献统计骨巨细胞瘤的术后复发率为10%-65%。(具体参见:《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年1月第5卷第1期文章“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简单地讲,骨巨细胞瘤极易复发!
因为骨巨细胞瘤具有侵袭性,易复发性,因此,我们的治疗原则,根据活检结果确定肿瘤类型和分期,再很据年龄、发病部位、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总体原则上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根据患者不同需要可考虑行人工假体置换术等。
总结一下,今天所讲重点为,骨巨细胞瘤具有侵袭性,可以从“好”肿瘤变成“坏”肿瘤;骨巨细胞瘤还具有易复发性,做完手术,可能还会再次复发!最后,就是王教授对它的评价:亦正亦邪的骨肿瘤!
(来源:长海王志伟-03-02)
长海王志伟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fyzqzz/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