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月8日电(蔡敏田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曼玉)“您保持一个舒适的体位,我现在来为您做心肺听诊。”“对,保持正常呼吸,不用深呼吸,正常呼吸即可。好的,接下来深呼吸,吸气、吐气……好。”1月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门诊,心内科曾和松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心肺音听诊常规检查。
(医院供图)
年4月,曾和松教授团队开展了以“基于心肺听诊的新冠肺炎(COVID-19)人工智能分级诊断研究”,此研究是全国乃至全球率先对于新冠肺炎进行心肺音听诊记录并进行智能诊断的研究,即“听见”新冠肺炎。
“听诊检查是医生的必修课,操作简单,一支听诊器,室内温暖安静,患者配合,或坐或躺,医生即可完成检查。”曾和松表示,目前确诊新冠肺炎的方法主要依赖于胸部CT和实验室检查。而内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离不开“听诊器”。人体的心脏、肺脏等重要脏器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而视触叩听诊之一的听诊,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疾病诊治,听诊检查极为重要,且操作简单、无创、快速和实时。
曾和松介绍,目前此项研究正在申请知识产权专利。“我们相信,心肺音数据采集,非专业人士即可操作,快速、远程、无创、无须大型设备、无实物采样,尤其在如新冠肺炎一类高传播性和高致死性的疾病中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研究发现,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准确和有效区分异常肺音与正常肺音,并将异常肺音识别为不同类型,以作为分级新冠肺炎严重等级的指标,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检测不同种类的异常肺音,对疾病的病例生理机制提供科学支持。这项研究对于心肺音听诊的人工智能诊断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特别对于具有高传播性和致死性的疾病远程诊断和治疗具有深远临床意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yezqfy/1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