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 (1)胰腺位置深在,不像食管、胃肠道那样可以通过胃肠镜直观地发现最早期的癌灶以及癌前病变,而且早期一般都没有什么症状,因此难以发现。
(2)胰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出现症状时又与普通的消化道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一般做CT、彩超等检查才发现。
(3)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吸烟、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
胰腺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腹痛、黄疸、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消瘦、乏力、腹部包块、症状性糖尿病等。
日常生活中怎么能相对早期的发现胰腺癌?
尽管胰腺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但细心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例如在一部分胰腺癌病人的初期,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阻塞性黄疸、无法解释的厌食及消瘦,体重下降超过10%,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还有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钡餐检查消化道正常,近期突发糖尿病而又没有使之发病的因素,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自发性的胰腺炎的发作(如果病人是嗜烟者应加倍注意)和不明原因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症状。
定期体检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腹部彩超或腹部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只能针对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健康素质。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胰腺癌发生的几率。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同时,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确诊胰腺癌怎么办?
确诊胰腺癌,首选手术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病人,可以考虑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胃息肉会变成癌吗?
张剑军主任医师
医院胃外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加速康复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通常在胃镜检查时发现。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发的。那么,胃息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胃息肉会变成胃癌吗?发现胃息肉该如何治疗呢?
胃息肉一般都是来源于胃粘膜上皮的隆起型的疾病,在胃镜检查时通常按照日本分型标准分为山田I型、II型、III型和IV型。I型为粘膜小的隆起,IV型为有蒂的息肉。世界卫生组织(WHO)按照组织学类型的不同将胃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三类。现有的研究发现,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发生率较高,而腺瘤性息肉发生率较低。增生性息肉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有一部分胃息肉可以自行痊愈,这种息肉极少发生恶变。而胃底腺息肉可能与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这种息肉几乎不会发生恶变。而腺瘤性息肉异型增生发生率较高,属于癌前病变,需要高度重视。
胃息肉最有效的诊断方式就是胃镜检查,根据息肉的形态初步判断性质,必要时可以钳取部分组织做组织学检查。
胃息肉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方式是胃镜下切除,切除后的息肉需要做组织学检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需要先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所有的胃息肉都需要定期复查。
喉癌科普知识
赵月皎主任医师
医院头颈二病区科主任,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委会常委,辽宁省抗癌协会MDT专委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委会委员
喉癌是喉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5.7%~7.6%,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病毒感染、癌前期病变、性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理
占全部喉癌的93%~99%。腺癌、未分化癌极少见。
临床表现
喉癌症状以声嘶、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及颈淋巴结转移为主,有时尚可发生咽异物感、口臭及少量咳血。上述症状的发生顺序视肿瘤的发生部位而异。
声门上型早期常无显著症状,仅有喉部不适感或异物感。
声门型早期症状为声嘶,随着肿物增大,声嘶逐渐加重。
声门下型因位置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规喉镜检查不易发现,极易漏诊。
声门旁型早期可无症状,当出现声嘶时,常已先有声带固定。
诊断方法
诊断依靠症状、检查和活检等。凡年逾40岁,有声嘶或其他喉部不适超过3周以上者都必须仔细检查喉部。对可疑病变,应纤维喉镜下进行活检以确定诊断。
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据喉癌的范围及扩散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为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原则是在彻底切除癌肿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或重建喉的功能,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根据切除的方式主要分为部分喉切除术及全喉切除术,有淋巴结转移同期颈清。
2.放射治疗
适应证:声带癌Tis、T1a、T1b病变,声带运动正常。病变小于1cm的声门上癌。全身情况差,不宜手术者。病变范围较广,波及喉咽的癌肿,可先行术前放疗。
3.其他疗法包括化学药物及生物治疗等。
“病理检查”这一环节无可替代,不能省略
黄波主任医师
医院病理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骨与软组织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乳腺肿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第七届临床细胞专委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很多人对为什么要做病理检查依旧存在着不理解,甚至切除的身体组织或者离体的体液随意丢弃处理,不做病理检查,有的患者在随后几个月或者不等时间内出现复发,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导致死亡;而更多人却质疑为什么已经做了抽血、超声、CT、核磁,甚至全身PET-CT后依旧要侵入式微创或者手术取出一小块组织或者体液标本,又被主管医生要求送到病理科去做病理检查;并且在无病理诊断结果前要煎熬的等待结果,尤其是肿瘤患者在无准确的病理结果不能开始治疗;靶向治疗前又得需要去病理科做相关靶点诊断。这些现象都彰显了病理检查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病理检查的目的是给与疾病进行病理诊断,而病理诊断是为临床提供明确的疾病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查明死亡原因,新时代发展的分子病理又为临床提供靶向治疗的依据。目前在众多的检查手段中,世界各国医学界公认的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性最高的仍然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的这种权威性决定了它在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作用。
以肿瘤为例,病理诊断首先要将这个“包块”定性,也就是良性还是恶性,还有少部分交界性或者低度恶性。良性,甚至交界性或者低度恶性手术范围小,局部切除为主,或者扩大切除,而恶性的需要切除的范围就要足够大,并且可能或根据情况清扫淋巴结等部位。当然,即使是定性了,病理诊断也远远没有结束,还要诊断出与病因相关的来源,因为不同的来源,即使是恶性的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大部分癌需要手术切除,但是淋巴瘤就以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不需要再次进行手术切除。定性了,也知道来源了,病理诊断还要对这一恶性肿瘤对身体的侵害程度负责任,也就是要诊断出浸润的层次,是不是浸润到其他器官,有没有淋巴结或者更远器官的转移,有无血管神经的侵犯,以及相关的分子靶点信息。临床医生正是根据病理诊断报告中的这些内容才能完成精准治疗。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对于许多疾病并不是临床医生说的算,而是病理科的病理医生说的算。另一个例子是年伊始,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也需要病理检查的参与,在病理解剖后更精准的发现此肺炎导致的全身各器官病理特点,通过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疾病转归的病理学的深度分析,才将新冠肺炎的治疗进一步推进,让疗效更为有效。
说到这里,您是不是对我们这种藏在“烽火硝烟”背后的,有着“圣斗士”般的病理医生做出的病理诊断而更加坚定的期待呢,当然病理诊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复杂的工作流程,以后陆续再和大家分享。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zqfydzl/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