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在《肺癌杂志》在线发表
研究简介这项研究回顾了年6月1日~年6月30日在同济大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病例,最终有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被纳入分析。通过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医院MDT团队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发生ICI-肺炎的患者占18%,(54/),中位发生时间为3.8个月(0.7个月~21.0个月)。
图1基线外周血AEC与ICI-肺炎(图A未发表)
如图1所示,课题组发现ICI-肺炎组的基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AEC)显著高于未发生ICI-肺炎组。接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EC对于ICI-肺炎的预测效能,并找到了预测ICI-肺炎发生的最佳阈值为0.×cells/L(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0.,灵敏度=70.4%,特异度=60.1%,P0.)(图2A)。
以0.×cells/L为cutoff值,将例患者分为AEC高水平组(AEC≥0.×cells/L)和AEC低水平组(AEC0.×cells/L),结果提示,ICI-肺炎多发生在AEC高水平组(图2B)。总的来说,基线外周血AEC≥0.×cells/L与ICI-肺炎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图2基线外周血AEC高水平与ICI-肺炎的发生相关
基于上述结果,进一步分了析AEC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免疫疗效的差异。结果发现,AEC高水平组的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AEC低水平组(P=0.)(图3A)。此外,AEC高水平组的无进展生存(PFS)期较AEC低水平组明显延长,分别为8.93个月和5.87个月(P=0.)(图3B)。但是两组之间的总生存(OS)期并无显著性差异(图3C)。
图3基线外周血AEC高水平与免疫治疗获益相关
小结与讨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外周血AEC高水平增加了ICI-肺炎的发生风险。然而,ICI-肺炎的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发现对临床诊断为ICI-肺炎的患者进行尸检,在肺组织中发现了大量CD8+T细胞浸润。类似地,Suresh等人在ICI-肺炎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了以CD4+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由此可以提出假设,肺组织中活化的T细胞浸润增加,最终导致了ICI-肺炎的发生。既往研究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在激活T细胞、募集CD8+T细胞等过程中发挥作用。此外,也有研究者在ICI-肺炎患者的肺组织中发现了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这些现象提示了嗜酸性粒细胞与ICI-肺炎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不过,嗜酸性粒细胞对于ICI-肺炎的预测效能,需在样本量更大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该研究是首个在接受ICI治疗的NSCLC患者中评估基线外周血AEC与ICI-肺炎及免疫疗效的研究,不仅提示了嗜酸性粒细胞与ICI-肺炎发生的相关性,还为嗜酸性粒细胞预测免疫疗效提供了数据支持。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治疗获益的相关性,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被证实。该研究中,基线外周血AEC高水平的患者PFS和ORR均优于AEC低水平的患者,但是OS却无显著获益。可能是因为ICI-肺炎高风险会影响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总体生存。
研究者说该研究发现的与ICI-肺炎发生相关的风险因素,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中对ICI-肺炎发生的警惕性,从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ICI-肺炎;也提示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zqfydzl/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