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下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务院领导出席表彰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医院单西云副院长喜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殊荣,医院光雪峰主任医师一同代表云南省登台接受表彰。
国家卫计委、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的评选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活动,旨在表彰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云南省共6单位和22名医务工作者获表彰。
单西云副院长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带头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遵纪守法,乐于奉献,廉洁从医,早期扎根基层,在艰苦边远边疆地区从事医疗工作,为基层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服务,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长期从事边疆传染病、地方病防治防控工作,尤其是对地方爆发的登革热疫情控制作出重要贡献。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政府特殊津贴”;年被云南省计生委列为云南省登革热防治专家组成员;年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云岭名医”称号;年被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选为“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虫媒传染病学组委员”。
主要事迹勤奋好学立大志布朗山里出“摩雅”
布朗族是我国的少小民族之一。作为西双版纳世居少数民族,布朗族与傣族一样全民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布朗语与傣语,很多是相近乃至是相通的,比如对医生的称谓,都叫“摩雅”。
历史上,西双版纳被视为“蛮荒之地”、“瘴疠之区”。由于社会发育程度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中缅边境的布朗族聚集的布朗山,依然交通闭塞,贫穷落后。
单西云的父亲是南下干部,母亲是布朗族。年3月,单西云就出生在布朗山,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母亲在生下弟弟之后身体极度虚弱,疾病缠身,曾卧床三年不起。父亲虽然有着微薄的工资,可大山深处到哪里去找医生、买药?无奈的父亲只能像周围的布朗族群众一样,找草药为母亲治病,而不少布朗族群众缺医缺药,小病拖成了大病,或者有病得不到医治转而求神拜佛,最后都断送了无辜的生命。这一切,在单西云的心中留下了痛苦的无法忘却的烙印。他立志要成为布朗人的“摩雅”,为父老乡亲、为边疆各族百姓看病治病,解除病魔的折磨。
年,中学毕业下乡插队两年之后,单西云经过勤奋、刻苦的努力学习,考上了西双版纳州卫生学校医士班。三年的专业学习,为他打下了从事医疗事业的基础。毕业之后,单西云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勐海县卫生局从事基层防治疟疾和医疗卫生巡回工作。
从此,这个布朗族“摩雅”开始了他的从医之路。
扎根边疆基层心系群众疾苦
单西云是布朗族,为布朗族群众看病治病过程中语言交流没有障碍。但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众多,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只会说本民族语言,不懂汉语。为了更好地为各民族服务,单西云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学习,掌握了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民风民俗。
单西云虽然年轻,但他工作踏实,虚心好学,善于总结,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当时西双版纳农村盛行疟疾、麻疹等传染病,他和同事们一直不间断地为患者诊治,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痛苦。一提起年轻的单医生,老百姓都会伸出大拇指并从心底说一声好!前些年,他和同事到勐海县勐阿乡一个村寨工作时,有一家人知道他来了便找上门来,口口声声一再对他表示感谢。原来,30多年前,勐阿乡的许多村寨暴发疟疾,单西云随医疗队到村里诊治病人时,得知一个孕妇难产,全家人急得手足无措,而要送乡卫生院、县医院已经来不及了,他二话不说就赶往孕妇家里为她接生。可患者家属对这个毛头小伙露出了怀疑的眼神。他一边观察着孕妇、做着接生准备工作,一边安慰着孕妇及其家属,因为他相信自己在学校掌握到的产科知识能为他们带来一个健康的宝宝。如今,因为单西云才平安来到人世间的孩子已经三十多岁了,他们一家人一直都在感激恩人单医生,得知单医生来到村里,说什么也要请他去家里坐坐。
一个18岁的乡村女孩在结婚前几天病倒了,当地的许多医生都说她得的是肝炎,纷纷开具治疗肝炎病的药物让她服用。正在农村巡回的单西云得知后详细了解病情,对这些医生说:“姑娘得的病可能是溶血性贫血。”但众多医生对他们的诊断很“自信”,有的甚至嘲笑他年少轻狂。后来,姑娘的病情不断加重,医院救治,但因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县医院医生也无力回天。医院的血检和尿检结果证明了他的判断,那些不信任他的医生们很是惭愧。这起医疗差错让他感到很难过,如果当初他坚持他的诊断,或许姑娘就不会病逝。从那以后单西云更加注重学习理论知识与总结实践经验。他认为,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让逆向思维有理有据,才能通过各种症状体征诊断出真正的病因来,才能让这样的错误不再发生。
由于工作出色、业务过硬,他不久就医院,继医院。在业务工作中永不满足和停步的他,刻苦钻研的劲头从没有减弱,严谨细致的作风从没有松懈,很快就成了诊治儿科、内科、感染性疾病科和急诊科等危重疑难病患的技术骨干,医院内科副主任,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内儿系统党支部书记。
成为业务骨干的单西云多次被医院深造;年到昆明医学院附二院内科进修一年,医院儿科进修一年。医院进修时,他凭着实力诊断出来许多危重、疑难杂症。当时,上海已经消灭了新生儿破伤风病,许多医生面对一个患了破伤风病的新生儿面面相觑,无从下手。见到他这个从边疆来进修的医生后,一个医生顺便问问有没有见过这种病人,单西云都记不清自己救治过了多少类似的患者,于是牛刀小试。经过医治,新生儿很快就康复了,医院的医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遇到疑难杂症就会想起他这个布朗族“摩雅”。
年,西双版纳州十余个乡镇爆发霍乱,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的单西云被推任医疗临床专家救治组组长,共救治病人例,州医院负责的嘎洒镇片区无死亡病例。
牢记宗旨做模范危险时刻显忠诚
年6月,单西云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党建工作成绩显著,医院支部书记、内儿系统党支部书记,多次医院总支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年,单西云同志被提拔到医院副院长的领导岗位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权力也更大了。为了不辜负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期望,上任之后,他便给自己暗暗定下了规矩:“不贪、不占、不以权谋私;求清、求廉、求务实为民。”在思想上、行动上严格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由于管理能力突出,上任两年后,州委组织部准备重点培养本地少小民族行政干部,推荐单西云到云南省委中青班学习,作为西双版纳行政后备管理干部,因为从医的理想执着,单西云同志最后还是放弃了接受培养提高的机会。担任副院长以后,单西云同志确实做到了勤政廉洁、务实为民,医院全面管理工作的同时,在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大胆工作、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工作出色、成效显著。年8月他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同年被推荐为西双版纳州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年成为西双版纳州委联系专家,同时被选为云南省医学会第十一届理事,年当选为云南省医学会第十二届理事,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年非典型肺炎防治中和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救治中,单西云亲临一线,以身作则,严格按照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州卫生局的要求,把“非典”和“乙脑”医院的头等大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措施,布置任务,严肃纪律,亲自主持和参加召开了多次专题会,制定《州医院非典型肺炎乙型脑炎防治应急处理预案》,亲临病房指导,抓落实,严格把关,对《预案》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认真做好“非典”和“乙脑”防治业务培训,宣传和应急物资供应准备工作,对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严格培训,对“”急诊科、传染科医护人员进行了接诊、转运、治疗模拟操作训练,做到一旦疫情发生便能沉着、冷静应对。
年,西双版纳爆发了全国最大、也是云南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本土登革热疫情。单西云临危受命,担任西双版纳州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负责全州病例的救治。面对这种输入后引起本土病例爆发的形势,他积极请教省疾控中心和省寄生虫防治所的专家,并虚心学习广州临床专家的救治经验,学习一切可以学到的诊断救治方法;每天坚持查看重症预警病人和重症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总结近10年来西双版纳输入性病例的诊治经验;带领医疗团队进行采样分析、科学论证,建立了《西双版纳州登革热应急救治体系》。在该体系的保障下,西双版纳登革热疫情救治取得了零死亡的佳绩。目前,《西双版纳州登革热应急救治体系》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年,德宏州瑞丽市暴发登革热,单西云受省卫计委委托通过视频会议专场讲授、培训登革热救治方案。年7月13日至15日、7月21日至27日分别受省卫计委、省疾控局、省寄生虫防治所、州卫计委指派赴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等进行现场培训、带教,共计余人次。同时带领团队制定登革热救治方案,让云南90例重症登革热病人恢复了健康,实现了零死亡的目标,受到了国家、省级和州级同行的认可及患者的好评。
不懈努力结硕果无怨无悔做“摩雅”
单西云同志从医36年来,不仅在医疗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的救治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同时还在学科研究、学术探索、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
他凭着自学钻研和探索,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篇,SCI收录3篇,其中通讯作者2篇,共计影响因子8.11。省级及以上专业刊物上发表并获奖20篇。州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例霍乱的诊治体会》一文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主编完成了《登革热救治手册》,先后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项,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3项、州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近十多年来义务在全州范围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多场演讲。年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年被中共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授予“州委管理联系的科技专家”;年被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生物研究所聘为名誉教授;年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聘为荣誉教授;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政府特殊津贴”;年被推选为“西双版纳州登革热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年被昆明理工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授予无偿献血奉献促进个人奖(云南省仅5人);同年被云南省计生委列为云南省登革热防治专家组成员;年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云岭名医”称号;年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授予第一届“西双版纳英才奖”称号;年被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选为“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虫媒传染病学组委员”。
单西云,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布朗族“摩雅”,在36年的从医道路上,始终把边疆各族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中,始终以自己的无私奉献让边疆各族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幸福与美好。回首36年来的风雨人生,单西云无怨无悔地说道: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摩雅”。
医院
厚德
精诚
博学
创新
指尖有温度
心中有热度
一只特立独行的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新媒体运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zqfydzl/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