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年,他们是一群20出头的姑娘小伙,看着前辈们披上白衣冲上抗击非典一线。年,他们成了前辈,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身着白衣逆向而行。一身白衣,代代传承,只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两例新冠肺炎患者北京市通州区收治并治愈出院的消息振奋了无数通州人的心,通医院——医院牛堡屯院区随之走入公众视野。疫情当下,医院担负着什么样的使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撑起了医院?通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连线了医院第一批派往牛堡屯院区的医护人员,听他们讲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背后的故事。如今,撤离前线的他们在经过14天的集中观察隔离后,已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蒋志锋:急救医学部医生41岁“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蒋志锋。医院牛堡屯院区主要担负着收治通州区发现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的重任。“医院召集前往牛堡屯院区开展救治工作的消息后,我立刻报了名。”在医院工作10余年的蒋志锋为表决心,还特意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医院党办和医疗部。他也是该院首个报名的医生。年,毕业后的医院工作,年的非典,他义无反顾请缨“参战”,但医院考虑到救治工作危险系数高,他们这些年轻人经验不足,没有同意。医院的前辈们分三批前往非典救治一线,大家拥抱、加油、流泪的场景一直刻在他的心里。“是前辈们用身体力行为我上了一堂职业观教育课。”蒋志锋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临,自己不再是当年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了,“我是党员必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前辈们勇于奉献的精神,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蒋志锋在工作中。进入牛堡屯院区后,蒋志锋要求自己排第一个班,先把整个救治程序走熟后,大家再上。1月28日,第一批患者送到牛堡屯院区。蒋志锋带着两名护士,将病人迎进病房。看着神情紧张的患者,他立刻意识到,与救治相比,安抚情绪、疏导心理负担是患者们更加急需的。在常规检查、询问病史的过程中,他还与患者拉家常,并介绍治疗方法以及院区里温馨的环境等内容,潜移默化地传递战胜病毒的信心。忙碌了4个小时之后,他又将发现的问题、注意事项等进行整理,为同事们提供经验。起初,蒋志锋还担任着协调值班人员安排、调配物资和药品、数据汇报、总结反馈情况、梳理改进流程等任务,“刚开始一天就睡两三个时,疫情防控事无巨细,因为这关系着每一名医护人员和患者。”得知有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后,蒋志锋非常高兴,“应该是小王,我们撤离前他第一次核酸检测已经是阴性了……”像蒋志锋一样,医护人员们对患者的情况牢记在心,他们的康复对于这些逆行者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儿。张心蕊:中医中心医生33岁“能像妈妈一样走上前线,非常自豪”张心蕊在工作中。1月22日晚张心蕊报名后,两医院通知,第二天她要随第一批34名医护人员前往医院牛堡屯院区。院里前辈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让她记忆深刻:医院医院,跟通州有感情,跟通州百姓有感情。“能为家门口的抗疫做贡献,大家都很积极,大约1个小时,群里就有60多人报名。”张心蕊说,此时此刻,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要用专业知识去阻击疫情,保护更多的人。当晚,她将消息告诉了父母,曾经在非典一线奋战的护士母亲,亲自拿着剪刀,将她的长发剪去,并鼓励她不要害怕,要把救治患者放在第一位,防护工作做到位就行。“妈妈给我剪头发时,让我想起非典那年,妈妈也是剪短了长发,能像妈妈一样走上前线,非常自豪。”1月23日上午,张心蕊一行人前往牛堡屯院区开始前期筹备工作,模拟收治病人,建立应急预案,规范救治流程,随时待命。排班时,高年资医生主动排在前面,把年轻人往后排。“之前没接触过过这样的工作,其实挺忐忑的,但蒋大夫说有问题随时联系他,想着有这些哥哥姐姐在,心里也就不太紧张了。”张心蕊说,有一次还有半小时就要交班,她还没完成医嘱病历,正忙得不可开交时,蒋志锋医生提前到达病区,二话不说帮着检查,平时经验丰富的医生们也会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zqfydzl/1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