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春天并不平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祖国大地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新冠病毒疫情正赶上新春佳节,人口流动极大,再加上病毒“狡猾”的隐蔽性,两个人接触15秒就能感染,病毒潜伏期高达14天,感染症状不明显,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等特征,导致病毒的传播基数大,接触人多,确诊成了难题。
目前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只有通过核酸检测阳性才能确诊。医院必须使用核酸测试病人的呼吸道样本,如果核酸测试呈阳性,那么便可以宣布确诊新冠肺炎。
但是,核酸测试存在需时较长、需要专用的测试盒等缺点,虽然钟南山院士亲自指导的快速测试盒已经开始应用,但在疫情大面积爆发的湖北地区,由于产能运输等方面的限制,自肺炎爆发至今全国上下均在寻找核酸测试以外的检测手段,希望进一步加快检测速度和降低成本,让更多的疑似病人准确快速确诊,并得到救治。
那么在现在这个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时代,科技又能给我们的确诊患者带来什么方便呢?
实际上,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第五版方案中,除核酸检测外,CT影像临床诊断结果也可作为新冠肺炎病例判断的标准。通过临床医生观察患者肺部CT图像的变化,就能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但问题又来了,一名患者的肺部CT图像数量高达张,每名医生光凭肉眼的观察、对比的话,一次诊断需要耗费医生5分钟到15分钟不等的时间,效率并不算高。
但是你可不要忘了,处理图像是AI的强项啊!日前,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基于当前最新的诊疗方案、钟南山等多个权威团队发表的关于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论文等,与浙大一附院、万里云、医院等多家机构合作,率先突破了训练数据不足的局限,基于多个病例的CT影像样本数据,学习、训练样本的病灶纹理,研发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
近日,阿里达摩院再度传来好消息,其研发的AI诊断技术能够在20秒内对患者的肺部CT图像作出分析和判读,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确诊判断依据,减轻医生压力,准确率可以达到96%以上。
此外,这套技术还将计算病灶部位的占比比例,量化、预测病症的轻重程度,大幅度提升诊断效率,为患者的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尤其对未接诊过新冠肺炎病例或低年资医生,可提供有效的诊断鉴别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达摩院还与阿里云研发了辅助诊断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患者基本信息、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流行病学史、影像报告等多维信息,进一步帮助辅助医生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2月16日,这套算法已被郑州版“医院”医院引入,开始正式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什么是AI?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简单来说,运用到这里的AI技术是通过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来快速地获得判断结果,如我们手机拍照中的智能场景识别。
为医院?
医院在筹建期间就与阿里云进行了合作,搭建了基于阿里云公共医院核心业务的系统,并以阿里云专有云敏捷版为备份机制的解决方案。医院方面与阿里云通力合作,信息科团队与阿里团队近名工程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配合完成了高标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该系统包含了HIS、LIS、PACS、手麻、重症、电子病历、传染病管理、院感、移动BI等信息系统,以及基于5G技术的移动医护、医疗废弃物管理、耗材溯源管理、智能配送机器人、远程会诊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温监测系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新冠肺炎科研平台和基于AI技术的达摩院新冠病毒肺炎AI辅诊平台,共上线了50多个业务子系统,部署了40多大类、共计多套各类信息设备。
基于此,这一系统实现了新冠患者从建档、诊疗到康复的全流程、全业务场景的智能化管理过程,传统医疗信息系统结合5G、物联网和AI技术,医疗业务指标实时展现、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交互和全过程安全监测,提高诊疗效率,为救治新冠患者提供支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yezqfy/1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