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
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自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并迅速蔓延至其他地区,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已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SARS:由SARS相关冠状病毒引起,年11月在广东佛山出现,迅速形成流行态势。被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流感:由多种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都有不同的病毒株造成流行。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如年H1N1大流行,据统计,全球约有12亿人受到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流感局部暴发。
那么,他们的的主要区别是怎么?
潜伏期
新冠肺炎:通常1-14天,多为3-7天。部分研究中,有潜伏期24天的个例报道。
SARS:1-10天,多为2-7天内。
流感:通常为1-4天。
症状
新冠肺炎:以发烧、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其他严重表现。
重症、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能仅有中低热甚至无发热。轻症患者可能仅有低热、轻微乏力等,甚至没有典型表现。但这些患者都可称为传染源。
SARS:以发烧、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重症患者比例和死亡率高。
流感: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疼痛、流鼻涕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同时伴有较严重的全身表现,如发烧、头痛、肌肉痛、乏力、恶心呕吐等。
一般在5-7天内可自行痊愈,但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一旦感染流感,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造成死亡。
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新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nCoV)
SARS: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CoV)
流感:已知可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会出现轻微的改变,产生新的病毒株,且没有规律。
传播途径
新冠肺炎: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传播有部分研究证据支持,但截至目前尚不明确。
SARS: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但曾有通过消化道排泄物和气溶胶导致爆发的案例。
流感: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死亡率
新冠肺炎:目前中国大陆确诊例,死亡例,死亡率2.38%。湖北省死亡率为3.17%,除湖北省外其他省份的死亡率0.39%。(数据截止年2月11日10:20)
SARS: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例,死亡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9.3%。(数据截止年8月5日)
流感: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会导致全球29万到65万人死亡。死亡率根据全球各地上报口径不同,据估计,在0.02-1%之间。
治疗
新冠肺炎: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为隔离治疗和支持治疗,保证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轻症患者可以自愈。
SARS:没有针对性治疗的方法,主要为支持治疗。
流感:多数可以自愈,仅需对症治疗、缓解不适症状。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等)能减轻病情和缩短治疗时间。
预防
新冠肺炎:保持手卫生、消毒日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室内多通风,避免人群密集的场合、正确佩戴口罩,避免前往疫情严重地区或与曾前往严重地区的人近距离接触、不吃野味。
SARS:保持双手清洁、消毒日常接触物体表面、室内多通风,避免人群密集的场合、正确佩戴口罩、定时为家庭排水管补充水封。
流感:接种流感疫苗能安全有效的预防流感,因为流感病毒类型众多、每年可能有所变化,且体内抗体存留时间不足,每年秋天需接种。
高危人群(如半岁以上儿童、孕妇、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患流感时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后果,更应注意按时接种疫苗,并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流感。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具破坏力的病毒!9幅图带你了解……来源:阿里健康
图片:插画师YUANXI
审稿:杭州市疾控中心
众志成城防控疫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xhzqfy/9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