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猪病的高发时节,如果御寒保暖、消毒等措施落实不到位,会给猪场带来较大的疫病风险。特别是传染性胸膜肺炎,在秋末冬初易发,气温骤变、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可加快该病的传播,而且易于其他猪病混合感染,使猪群的免疫功能受到破坏,给猪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通常为球杆状或杆状的胸膜肺炎放线菌,病猪或带菌猪都是传染源,正是这种病原菌感染猪只才会使其致病,这种病原体体积不大、形状各异。菌体表面被覆荚膜,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呈现革兰氏阴性。根据病原菌毒力及荚膜多糖不同划分为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以血清7型为主,2、4、5、10型并存。该病原菌不稳定,若将其长期置于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死亡,消毒剂对它的杀灭作用大,通常,放置在65℃的环境中15min左右就会死亡,放置在5℃的环境中则在6-9d后死亡。
临床症状.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心率增加,精神沉郁,废食,出现短期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病猪于出现临诊症状后24~36h内死亡。有的病例见不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此型的病死率高达80%~%。.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心衰。皮肤发红,精神沉郁。由于饲养管理及其他应激条件的差异,病程长短不定,所以在同一猪群中可能会出现病程不同的病猪,如亚急性或慢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生长迟缓。病程几天至1周不等,或治愈或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防控建议对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抗生素是首选,对该病原菌有明显作用的抗生素有氟菌净、阿莫西林、替米考星、头孢喹肟等。当然,发病后的治疗时间上也应掌握好,因为一般在发病初期的治疗效果良好,发病中晚期治愈率低,即使治愈后生长发育缓慢的情况也不理想,影响经济效益。
猪群防控传胸等呼吸道疾病可使用安普“组合”
咨询
可以扫一扫,添加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xhzqfy/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