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院士和孙宝清教授团队联合广州源古纪团队之冰岛HakonHakonarson教授团队等发表文章《肝素结合蛋白水平与重症新冠肺炎病情加重及多器官损伤相关》。研究表明,肝素结合蛋白(HBP)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纵向分析显示,在影像学出现异常或其他炎症指标出现显著升高的前5天左右HBP即升高。因此,HBP可以作为新冠肺炎病情加重和多器官损伤的一个有用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摘要目的: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而言,确认HBP作为急性加重的预测性指标对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问题: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中检测新型炎症因子肝素结合蛋白(HBP),并评价该生物标志物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及预测性。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18例重症新冠肺炎合并脓毒症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12例患者入院后出现病情恶化,6例未出现恶化。另与1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新冠核酸检测阴性同样伴有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比较。收集临床资料(感染相关指标、凝血相关指标、放射学评估等)并检测HBP水平。结果:HBP在其他感染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异常前5天即可升高,并与患者的肺部放射学病灶进展,肺通气和灌注状态密切相关。说明:HBP与危重症COVID-19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不仅作为预测性标志物还可作为参与持续炎症和缺氧引起的疾病加重和多器官损伤的潜在介质,其是否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内容1
背景
年12月,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被首先发现,该病毒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病毒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该病毒与年的SARS-CoV基因序列有79.5%的同源性,这意味着两种病毒之间的致病过程可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已逐步揭示,临床医生开始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xhzqfy/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