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何跃向雨航
持续发热、剧烈咳嗽不止、呼吸困难……最近,医院的儿科和感染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接诊量居高不下。
华中医院(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儿科专家表示,秋冬季是支原体感染的高峰期,幼儿园及学龄期儿童是易感群体,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持续低烧和阵发性咳嗽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孩子发烧咳嗽6天,吃药不管用
医院儿科病房里,一年级小学生一诺(化名)的爸妈一脸倦容,整个“十一”医院度过的。
一诺爸爸说,孩子9月30号晚上就开始低烧,有点咳嗽,家人就给吃了点药。第二天没见好,医院看了医生,医生判断有点炎症,吃点药应该就会好。
吃了3天药后,娃的病情还是没有好转,爸妈就带一诺转来了医院。
华中医院(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颜永萍接诊后,根据症状和病程判断,一诺可能是支原体感染,就安排了做了检测,并收治入院。
一诺进行支原体检测结果呈阳性,住院后医生们针对性地为他进行了药物、打针、雾化等一系列治疗,第二天一诺就退烧了,咳嗽也止住了。
但是胸片结果显示,一诺的肺部还是“白了一块”。“说明支气管有痰液栓塞,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需要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灌洗,把栓塞清洗出。”颜永萍说。她介绍,对于药物效果治疗不佳或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这一方法能更快速、直接地缓解肺部不适。做完纤维支气管镜后,一诺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医生根据情况预计她应该可以尽快好转出院。
感染人群以幼儿、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为主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自9月以来,该院儿科接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就明显增加,其中住院病房患儿中,近九成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什么?又是怎么传播的呢?肺炎支原体是一种非典型病原,它不同于细菌和病毒,具有自己的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药物选择。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多发于秋冬季,大约每3-7年会有一次流行高峰。感染人群主要以幼儿园、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起病不急,但部分患者病程较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或可能伴有头痛、咽痛、耳朵痛等;婴幼儿多表现为喘息。若孩子本身有过敏体质的话,也可能会伴有喘息。
其中比较特殊的症状是阵发性、连串的咳嗽,而不是一声一声地咳,可能会有点喘不上气,影响孩子吃饭、睡觉等。
“如果孩子持续高热或者伴有剧烈咳嗽并且久咳不愈,预示病情重,家长要引起重视。”颜永萍说。此外,孩子在学校上学,如有患儿已感染,因人群聚集很难避免不被感染,家长应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xhzqfy/1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