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早期肺炎 >> 肺炎早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资本市场三十周年特别报道专访林义相股权分

来源:早期肺炎 时间:2025/4/30
编者按:自年沪深交易所开业至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步入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改革与开放的双重动能下破浪前行,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球经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之年。“三十而立”的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在中国经济疫后复苏中发挥作用?过去经历过的挫折、走过的弯路,对市场未来发展提供哪些启示?改革开放不止步,而立之年再出发,未来的道路又该怎么走?为了探寻答案,中国网财经推出“三十而立·再出发——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周年特别报道”,专访资本市场三十年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为新时代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中国网财经2月8日讯(记者李春晖)股权分置改革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重要程度和深远影响不亚于创立资本市场。这样一项重大工程在真正实施之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研究、讨论、尝试与补充,其间有不少方法和逻辑值得思考。为了全面系统地认识股权分置改革,中国网财经专访了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义相。他是中国证监会初创时期招揽的第一批海归人才,深度参与了早期资本市场多项重要改革。他对亲身经历的讲述,将帮助我们重现那个时期的历史画面。早期资本市场建设筚路蓝缕年的深圳“”事件促使中国证监会快速成立。这个初生的全国性证券监管机构对人才求贤若渴,林义相就是证监会招揽的首批海归人才之一。年,他以“高级专家”身份为中国证监会工作。“我刚去的时候证监会大概也就20个人,人很少。”林义相回忆。当时,初创的证监会甚至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监管市场行为的部门,只有一个“市场部”,负责对接沪深两个交易所。一切都在摸索中慢慢建设。部门初创,条件简陋,工作辛苦。林义相和另一位同事被安排住在北京大屯村(现在的大屯路)一处农户的平房中,而当时中国证监会的办公地点在保利大厦。这两个地点,在地图上是一条“对角线”。“从(平房)门口一直到床头,走出了一条‘路’,剩下的地方全是灰尘。因为别的地方我们都不活动,进去了就睡觉,睡醒就出去(工作)。”林义相回忆。“中国的股市实际上是因陋就简起步的。”他讲了个小故事,上海交易所最初是位于浦江饭店,这是个比较老的、有历史的饭店。传输股市行情的卫星系统的线路布置在地板下面。然而年8月的一天,老鼠把地板下的线路咬断了,导致全国除上海之外的地区看不到行情。“当时虽然应用了卫星这样一个先进的传输系统,但是基础设施跟不上,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仅一只老鼠就让这个先进系统瘫痪了。”年首部证券法开始起草工作,林义相是起草组成员之一。“当时是在北大四院,没有什么办公室,第一次开会时大家在楼梯下面的一个小屋子里讨论证券法。”那时候,中国第一代证券人推动改革和市场建设的热情,让林义相钦佩不已。“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时候的一批人,为了市场的建设发展,为了推动改革,他们是可以把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位置舍弃掉的。很多人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是把他所在的部门、把他所在的位置给改没了。但他们还是要积极的推动这种改革,并且要冒着很大的阻力和反对声来改。”股权分置改革的曲折历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为了平息“姓资姓社”的争论,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规定了国有股和法人股“暂不流通”。这是当时的“权宜之计”。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些非流通股成了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非流通股股东都是大股东。但是大股东的股票不流通,导致其没法从股票市场的股价上涨中获得好处。那么控制企业的大股东就不在乎股价了,他就会做出一些对流通股股东很不利的行为,比如说资产处置、经营管理方面等等。”林义相称,“这使得市场上出现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此外,他表示,大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也使得其股份买卖遇到巨大障碍,只能做一些场外交易,流通性很不好。这对国有资产重新配置、国有经济的重组都造成不利影响。对于中国股市非流通股的问题,林义相很早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fyzqzz/11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