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肺炎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翼煽动为主要特征。
中医病因: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邪夹寒或夹热犯肺而致。其病位在肺。 多见于婴幼儿。
发病机理: 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粘液所阻塞等。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也是容易发生肺炎的因素。婴幼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年长儿由于局限感染的能力增强,往往发生大叶肺炎。
中医病机:肺司呼吸,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性喜清肃,以下降为顺,上升则逆。外邪侵犯,肺失顺降之常,清肃之令不行,则肺气不降而逆。水液输化无权,留滞肺络而成痰。或因温热之邪,直接灼伤肺津,炼液成痰,痰热交阻于气道,令肺气痹阻。由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正虚邪进,由肺而累及他脏,可见各种变证。肺气痹阻,心血运行不畅,肝失疏泄条达,心失所养造成心气不足。痰热炽盛,稽留不退。进而热毒化火,痰火相煽,内陷心肝。
病理: 病理改变以肺脏充血水肿、炎性浸润为主。肺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若病变融合可累及多个小叶或更广的范围。当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发生炎症时,导致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
中医诊断: 本病早期多为实证,后期见虚实夹杂之证。咳嗽、气促存在于疾病全过程,而发热一般多见于疾病早期。辨证时要分清寒、热、虚、实,并注意脏腑之间病变的相互传变与影响。
一、常证
1.风寒袭肺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本症多由风寒之邪侵袭肺脏而致。肺气闭郁不宣,肃降失职,故见咳嗽气急。卫阳被寒邪所遏,故见恶寒发热而无汗。肺气不宣,输布水液无权故见痰稀色白。
2.风热犯肺
主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多因外感风热,邪犯肺经而致。热蒸于内,故见发热恶风,微汗出,咽红等症。热灼津液,聚而为痰,痰阻气道,故见咳嗽,呼吸急促,痰稠色黄。
3.痰热壅肺
主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本证因痰热壅肺,肺窍不利而致。本有伏痰,感受外邪,闭郁肺气,痰气交阻,气动痰升故见咳嗽,喉间痰鸣,气促喘憋。肺气闭阻,气滞血瘀故见口唇青紫。
4.阴虚肺热
主证:病程迁延,低热汗出,面色潮红,干咳无痰,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数。
分析:本证多由于受邪较重,逗留未解,耗伤肺津所致。病程迁延,久病伤阴,肺阴不足故见干咳无痰。虚火上炎,津不内守,故见低热汗出,面色潮红。
5.肺脾气虚
主证: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分析:本证多因久病损及肺脾二脏而致。肺主一身之气,久病肺气虚,腠理不固,故见咳嗽无力,气短汗出,低热起伏。脾主运化,脾气不足,运化无力,故见纳差,便溏。
二、变证
1.心阳虚衰
主证: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绀,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神萎淡漠或虚烦不安,右胁下可见症块。舌质略紫,舌苔薄白,脉微弱而数。
分析:本证因邪损心阳而致。肺气闭阻,气滞血瘀,心血运行不畅,心阳虚脱,故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症。心血运行不畅,肝失疏泄条达,血瘀胁下故见口唇发绀,胁下症块。
2.内陷厥阴
主证: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降,脉弦数。
分析:本证因邪毒内犯心肝二经而致。心主神明,邪毒内陷心经,故见壮热神昏,烦躁谵语。邪扰肝经,引动肝风,故见四肢抽搐,双目上视。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初起要分清风热、风寒,治当辛散外邪,宣肺开闭;继而肺热炽盛,治宜清热解毒,尚须察清痰热、瘀热之证,合以涤痰开肺或活血化瘀之法;病变过程中,脱证急固,正虚邪实者,注意扶正祛邪;后期以扶正为主,或兼以祛邪。并注重调养,促正气之恢复。
针灸: 肺炎初期取中府、尺泽、孔最、列缺、鱼际、曲池、合谷穴,每日1次,快速针法,不留针;重症肺炎取列缺、少商、天突、膻中、灵墟、大椎、大杼、风门、肺俞、膈俞穴,每日2~3次,快速针法,不留针。
推拿按摩: 肺炎初期清肺经、揉太阳、推坎宫、揉肺俞、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分推膻中、揉天突,风寒者加推三关,风热者加清天河水;重症肺炎清肺经、清大肠、退六腑、清板门、揉肺俞,热甚加清天河水、揉小天心,喘甚加推膻中、揉天突,痰多加推小横纹、运内八卦。
中西医结合: 本病的治疗应采取中西医结合及综合措施。
1.肺炎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引起本病的病因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在肺炎的治疗中,因对抗生素耐药菌株越来越多及病毒感染日渐增加等原因,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炎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常采用的方法。
2.中药不但可治疗轻症肺炎,在抢救重型肺炎方面,中西医结合也是极有效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但发挥中西医之长,疗效高,而且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菌群失调,霉菌感染及药物毒性作用。
3.有些患儿反复患肺炎或患病后迁延难愈。一般认为属体虚正气不足,即免疫功能差。运用中医进行辨证论治,调节其免疫功能,增加其抗病能力,就可使疾病早愈,或减少患病。
预防:加强体育锻炼,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小儿计划免疫,防止流行病的发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etzqfy/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