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柳青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月19日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以下简称“第八版《诊疗方案》”),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改变、临床特点等多方面进行了修订。记者注意到,第八版《诊疗方案》首次提出,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在流行病学特点方面,第八版《诊疗方案》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一步完善,增加“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第八版《诊疗方案》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IgG抗体在发病1周内阳性率较低”和可能导致假阳性的情形,以及何种情况下可通过抗体检测进行诊断等内容。
第八版《诊疗方案》还将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作为疑似病例诊断依据之一,并对试用的抗病毒药物做了简要小结。某些药物经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仍未发现经严格“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不推荐单独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不推荐使用羟氯喹或联合使用阿奇霉素。
强调要“重视患者早期康复介入,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障碍,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和干预,尽最大可能恢复体能、体质和免疫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第八版《诊疗方案》增加“对于确诊病例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对于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和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的患者,如核酸仍持续阳性超过4周者,建议“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者传染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出院。”
今年1月至3月,国家卫健委陆续更新了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8月19日公布的第八版《诊疗方案》指出,通过积极防控和救治,我国境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仅在个别地区出现局部暴发和少数境外输入病例。由于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且有可能较长时期存在,新冠肺炎在我国传播和扩散的风险也将持续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zqfydzl/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