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早期肺炎 >> 早期肺炎的治疗 >> 正文 >> 正文

侯金海老师为你科普新冠肺炎知识21问上

来源:早期肺炎 时间:2021-4-9
北京哪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小编说:

眼下,防疫知识满天飞,孰真孰假难分辨。为了让大家了解新冠肺炎的真实面目,我校生物教研室主任侯金海老师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了21个科普问题。为了确保文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他专门邀请疾控部门业内人士进行了核审。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跟着侯老师来了解新冠肺炎的有关知识吧。

抗击疫情,不可不知的生物科普知识

由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与此同时此次疫情也提醒我们,当下学习生物学知识非常重要、如此的紧迫。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很好的缕清思路,搞清楚与该疾病有关的生物学常识呢?让我们占领知识的制高点,领略生命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分辨哪些是真正的科学,哪些是谣言。

___

1.什么是病毒?

答:病毒是指一类没有细胞的生命存在形式。其结构简单到只有核酸(DNA或R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一些动物病毒还有囊膜包裹。其结构非常微小,大约相当于细菌大小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根据病毒的形状特征,可以分为冠状病毒、杆状病毒、蝌蚪型病毒等,根据其核酸组成又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根据其侵染的宿主,又可以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其在宿主生物体的细胞内才能表现出来生命活性,而在环境中也不过就是一些生物大分子的集合体,没有代谢特征。

___

2.什么是新冠病毒-nCoV?

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是一类具有囊膜包被,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病毒基因组5’端具有甲基化的帽状结构,3’端具有poly(A)尾,基因组全长27-32kb,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

此次发源于武汉的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其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nCoV,于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其中是指年;n:novel,中文含义是指“新的”;Co:corona,意思是冠状的;V:virus,是指病毒。该病毒属于冠状正链RNA病毒,能引起肺部严重感染症状,呼吸困难甚至衰竭,对人体机能危害极大。从基因序列同源性上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更接近SARS-CoV.

___

3.病毒通常有什么代谢特点?

答:病毒代谢方式非常独特,其生存方式是典型的寄生。只有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表现出生命的特性,侵入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各种条件、场所和原料,通过自身基因的复制和表达(有的RNA病毒甚至还有逆转录过程)来达到增殖的目的,同时也干扰和破坏了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还可能会产生一些毒素,引起更多的病症。具体来讲,该病毒是+RNA病毒,核酸为单链RNA分子,由其RNA分子直接编码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还可以通过复制互补出一个-RNA分子,再由这个分子复制互补出大量+RNA。由于该病毒仅有单链RNA,没有碱基互补配对成双链,所以极易产生突变。

___

4.为什么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答:自然界里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其实各种生物,其体内体表都有一些微生物共存,例如我们人体消化道内生存的大肠杆菌,能和我们人体互利共生。每一个生物个体,应该说基本上都是一些生物的生命集合体。通常,这些病原微生物不会对该宿主生物造成什么危害,但是一经变异就很难说了,因为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可能会诱发严重的疾病。

___

5.病毒是如何侵染人体的?

答:病毒通常是通过识别人体某些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分子来进一步侵入机体的。如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到人体后,识别的是人呼吸道和肺部表面的蛋白,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识别后通过膜融合(即生物课本上讲的包吞作用)的方式侵染到人体细胞内。之后在其自身基因序列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场所和能量物质来合成大量子代病毒。于是人们就发现,被病毒侵染后人体往往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器官系统发生病症,而不是全身症状,这些无疑表明,机体某种细胞表面的特殊受体识别是导致器官系统发病的重要一环。由于冠状病毒发生新型抗原性变异而人群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才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

___

6.为什么医学上经常使用的抗生素不能直接杀死该病毒?

答:医学上经常使用的抗生素,只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体没有的结构进行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药物,如青霉素。(2)专性抑制原核生物细菌的核糖体或tRNA分子的功能,阻止其基因表达过程的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需要说明的是,人类作为真核生物,其基因表达与细菌等原核生物的过程、场所、条件、酶有很多不同。(3)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如多粘菌结合细胞膜上的脂多糖、脂蛋白,因此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4)阻碍原核生物核酸的合成,通过抑制DNA或RNA的合成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例如利福霉素、博莱霉素等。

而病毒的代谢特点比较独特,它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独立的上述代谢过程,病毒都是通过让宿主细胞为其工作的,所以抗生素针对的作用对象病毒一样也没有,不能针对性地杀死病毒。

___

7.新型冠状病毒-nCoV对机体有什么危害,其病理特征是什么?

答:衡量一种病毒的危害程度,一看致死率,二看传染性,相比SARS,-nCoV在这两方面暂时比较温和。目前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已具备致死性,但尚不能确定致死率,但其高危性或许低于SARS病毒,处于可防可控的状态。其致病机理是通过产生一种特异性蛋白,导致机体产生过强的免疫去攻击肺泡黏膜细胞,从而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严重的导致肺部发生纤维化、无法膨胀呼吸,感染者最终窒息死亡。据公开报道的资料表明,该病毒感染通常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流鼻涕、鼻塞、腹泻等感冒、肺炎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衰竭,后期会出现脓毒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也有少数轻症患者仅有低热、乏力等表现,无肺炎症状,一周后可以自行缓解。

___

8.为什么目前尚没有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物?

答:每一种病毒,都有其独特的代谢特性和产物,有其独特的受体细胞识别蛋白,也有其特定的靶向分子识别机制。由于该疾病的病源是新型病毒,其流行病学特性、病例毒理特征等人类还不太完全掌握,所以开发抗病新药需要有一个调查、研究和试制、审批的过程。疫苗开发更是一个长期研究、检测、定型的过程,研发周期较长,所以来不及马上使用。

在-nCoV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早期,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其能在人与人中传播,也没有认识到它能通过飞沫传播,再后来直到通过发现人类粪便中有该病毒,才提醒人们可能还存在粪口传播途径。所以,人们对疾病和防治的研究,是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也需要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来解决。目前,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在努力开展研究,争取早日研究、开发、获得审批后上市使用。

___

9.报道说的一些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药其机理是什么?

答:公开报道的一些药物如瑞德西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原来是为埃博拉病毒研发的,但疗效并不显著。但它可能作为RNA聚合酶(RdRp)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干扰病毒vRNA合成。人们发现,-nCoV与HIV的基因有一定的同源性,这也启发了人们新药开发的思路。有报道显示,有些抗HIV药物对该病毒的蛋白酶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抑制两类病毒共有的蛋白酶的作用来抑制病毒的代谢。但是无论是专门针对该病毒的特效药或一些广谱抗病毒药物,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医学实验和临床检验、以及国家伦理委员会的审核评估,必须严格进行各项科学程序才能获得国家审批。

___

10.如何区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与流感、普通的感冒?

答: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有其一定的症状表现,一般存在几天到十几天的潜伏期,早期多表现为发热、咳嗽、无力,一周后发展到肺炎、呼吸衰竭、脏器损害等,根据症状轻重可分为无感带毒、轻症和重症等。除无感带毒者外,一般都有一个病程发展的过程。而普通的感冒,通常是由于着凉、劳累等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伴随鼻塞、流涕,以及全身不适症状等,但是通常不发热。流感患者一般多表现为高热,伴有头痛、乏力等症状,上下呼吸道乃至肺部均有可能感染。

需要说明的是,区分属于哪一种发热,医院发热门诊进行科学诊治,不能通过自身的“久病成医”的所谓感觉来自我诊断,否则会贻误病情的诊疗。

(感谢为本文审稿修订做出辛苦努力的石家庄市疾控中心张莹博士!)

______

审核

梁健

编辑

刘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zqfydzl/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