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感染药包括哪些?
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等治疗。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氏体、螺旋体、原虫。各种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感染人类导致各种感染,如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抗感染药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及完全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早期的抗生素特指哪些由真菌、放线菌及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抗菌物质。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生素绝大部分是半合成产品。
2.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不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分为: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2、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屏障作用3、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4、影响核酸的代谢,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
一般根据抗菌药物对细菌的作用性质,可分为杀菌药和抑菌药两大类。前者指药物对细菌细胞有致死作用,常用的杀菌药物为青霉素为代表的?-内酰胺类和链霉素、庆大霉素为代表的氨基糖苷类。抑菌药指暂时性抑制细菌生长,一旦撤去药物微生物可恢复繁殖。典型的抑菌药物有四环素、磺胺类。有些抗生素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杀菌作用。
3.常用的抗生素有几种?
抗生素为在低浓度下即可对某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特异性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次级代谢物及衍生物。目前抗生素除用培养的方法生产外,还用化学方法或半合成方法大量生产。常用的抗生素及抗菌药物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类酯类、氨基糖甙类、碳青稀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
其中青霉素类、头孢素类、、碳青霉素均属?-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为有机合成的化学药物。
4.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时该不该上抗生素?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而上呼吸道感染在小婴儿时多有发热,甚至高热惊厥。多数家长回要求静脉用抗生素以退热。该不该用抗生素呢?实际上,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为病毒感染所致,而病毒无细胞壁成分,抗生素对其无杀伤力。另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为1周,发热多持续3~5天。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上予对症治疗即可,热度超过38。5℃,需用退热药。祖国医学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具有宝贵的治疗经验,多数上感可服用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或解表。
一些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上感可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向局部或全身扩散引起中耳炎、鼻窦炎、肺炎、败血症等。这时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予选择抗生素。
5.小儿肺炎时选用什么药?
小儿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或衣原体等感染所致。医生一般根据经验先选择抗生素。
对于某一病人来讲,如何区分病原和病情轻重呢?不同年龄其常见的病原体会不同,一般来讲,3月内的小儿革兰氏阴性杆菌和沙眼衣原体多见,一岁以下小儿病原多为病毒,尤其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年长儿应考虑到支原体感染的可能。一岁以后的小儿肺炎可为细菌或病毒引起。医生须根据血常规、CRP、血沉判断其病原。若血象高WBC超过1.5万,以中性为主,CRP大于30mg/dl以上,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年长儿高热,咳嗽重,肺部体征不明显,胸片为节段性肺炎,多考虑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如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经常可遇到。更准确的病原诊断靠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血培养、病毒抗原、支原体抗体等检查来确定病原。
临床医生根据不同病原的肺炎特点和好发年龄确定可能的致病原,选择相应的抗生素。
病毒性肺炎选用三氮唑核苷静点或口服控制病毒感染。细菌性肺炎多选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控制感染。支原体肺炎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
小婴儿轻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不用抗生素,5岁以下小儿首选口服阿莫西林。若患儿不能吸收口服抗生素,如呕吐,或严重的症状或体征时可考虑静点抗生素。5岁以上小儿由于支原体、衣原体病原的增多,可首选大环类酯类抗生素。
肺炎时不仅要抗感染,还要对症支持治疗。所谓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化痰、止咳,退热。肺炎时多选择化痰药,如沐舒坦、中药。中药对治疗肺炎有非常好的疗效,肺炎合剂具有化痰清热的作用。
6.支原体肺炎时为什么用β-内酰胺酶无效?
支原体为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病原体直径~nm,与黏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菌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能耐冻。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
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头霉素类,均为杀菌药,其抗菌机制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支原体肺炎为支原体感染所致,支原体无细胞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作用,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无效。
7.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理是如何产生的?与滥用抗生素有关吗?
细菌的耐药是目前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什么是细菌的耐药呢?细菌耐药指细菌对抗感染的药物产生抵抗力,原先能杀死细菌的药物现不起作用。细菌耐药是如何获得呢?一般来讲,细菌的耐药可分为:天然或突变所产生的耐药,即染色体遗传基因介导的耐药性。获得耐药性或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细菌的重要特性是改变其遗传物质和/或发生突变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抗生素的不恰当的应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用于感染的预防。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均表明,细菌的耐药率逐年增加,细菌的耐药和抗生素的应用有关,进十几年是抗生素飞速发展的年代,头孢菌素的开发,抗菌素的品种繁多。正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细菌耐药的严重性。耐药的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发展地区的抗生素耐药较落后地区严重的多,与发达地区抗生素应用广泛有关。细菌在与抗生素作用过程中,就可获得耐药性,因此,要尽可能选用窄谱抗生素,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8.饲养动物、鱼禽类的饲料中加抗生素边料,其后果是什么?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物饲料加用抗生素是万古霉素耐药的主要来源之一。有研究发现在养动物的农业中添加阿伏霉素其动物的粪便及烤的尸体中均可分离出VRE,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志愿者饮用从小鸡和猪肉中获得的耐药肠球菌进行实验,同样菌以不同浓度从志愿者的大便中持续数日获得,证明此菌可活者通过消化道。以上表明饲料中添加阿伏霉素与VRE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我国喂养鱼、动物添加抗生素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养鱼时水池中加喹诺酮类,导致我国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非常严重。
9.为什么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有交叉过敏反应?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因结构中均有β-内酰胺环。均称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均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共同的β-内酰胺环,因此,有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中20%对头孢类过敏,但是临床报道没那么高,仅1%左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反应类型主要为皮疹(斑丘疹),一般在用药后数日内出现;其次是速发型超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支气管痉挛及寻麻疹。有时还出现发热及嗜酸细胞增多。
对青霉素有暂时过敏患者对头孢菌素发生严重过敏的危险性很小,新近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要慎重。对青霉素速发过敏的患者应用头孢菌素也会出现过敏反应;对青霉素有晚发或迟发的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用头孢霉素无禁忌。研究表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用氨曲南无危险,对青霉素过敏者与亚胺培南无交叉过反应。
10.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什么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动物实验发现喹诺酮使幼龄动物承受重力关节的软骨腐蚀,抑制四肢增长发育,可有关节变形、关节损害、软骨磨损及肌腱损害等。在大鼠、狗的动物实验结果是否能够说明喹诺酮类对新生儿和幼儿的生长发育不能确定。有报道30名肺纤维囊性化的儿童中,一人给大剂量的环丙沙星发生了关节病,停药后2周所有关节征象消失。也有报道称体外实验环丙沙星影响成人软骨细胞的增殖。
11.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哪些?
喹诺酮类抗生素为化学方法合成的抗菌药物,根据发现的年代早晚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一代喹诺酮类包括萘啶酸、恶喹酸、新恶酸,耐药迅速,已很少使用。第二代喹诺酮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诺美沙星抗菌活性强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但缺乏持久的抗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第三代、第四代喹诺酮类为年以后上市,称为扩展型的喹诺酮。常用的有左旋氧氟沙星、司沙星、加替沙星、格伯沙星、曲伐沙星、莫西沙星。除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外,加强了抗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厌氧菌活性。第三代、第四代喹诺酮对于青霉素敏感和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喹诺酮类具有与青霉素一样的杀菌活性。所有的喹诺酮对革兰氏阴性球菌、杆菌均有效。对支原体肺炎原体肺炎和衣原体沙眼有效。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优点为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组织浓度高,较少有过敏反应。因此,在成人喹诺酮类被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之一。在儿科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12.抗菌素是越贵越好吗?医生用抗生素的原则是什么?
抗生素并不是越高级越好,以头孢菌素为例,不少家长以为抗生素越贵越好,实际上,头孢一,二代抗生素对球菌抗菌作用强,头孢三代抗生素为广谱,对杆菌作用好。对阴性杆菌选用三代就有作用。对阴性杆菌产生的广谱大多数稳定。对耐药阴性杆菌的感染有明显的疗效。但对耐药金葡菌的感染,三代不及一,二代头孢菌素,疗效以一代的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头孢唑林为好,一代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弱,对绿脓杆菌和厌氧菌无效
不同抗生素各有其作用特点,同类抗生素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抗生素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贵越好。针对性选药。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首选青霉素、用头孢类抗生素并不比青霉素优越。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时首选大环类酯类抗生素,这时选用头孢菌素往往无效。耐药金葡感染时首选万古霉素、绿脓感染首选头孢他啶或泰能。一般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常见的致病原,结合年龄先经验选药,如5岁以下小儿肺炎时,首先考虑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应首先考虑;年长儿则不同,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应首先考虑,大环类酯类的为首选,细菌性脑膜炎时,则选用通透性好、疗效高的的头孢三嗪。再根据耐药结果选药是临床大夫选药的基础。突发/严重感染如怀疑细菌性脑膜炎、心内膜炎时,要经验选用抗生素,积极抢救生命。对于局限性感染如肺炎、泌尿系感染、伤口感染、蜂窝组织炎,需应用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合并中耳炎、鼻窦炎时可考虑应用抗菌素。
13.8岁以下的小儿为何不能用四环素?
四环素族抗生素自从50年代应用以来,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四环素为抑菌剂,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而起作用。孕妇服用四环素后,可穿过胎盘引起孩子牙齿畸形和变色。四环素也可排入乳汁,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用四环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吸收入血后与血钙结合,形成不解离的络合物沉积于儿童的骨骼牙齿中,使骨骼生长缓慢、牙齿永久性灰棕色变,单在牙齿发育期间服用时会使牙釉质发育不良。四环素还可使颅压增高,智力低下。8岁以下的小儿,由于恒牙尚未萌出,牙齿仍在发育阶段,服用四环素可引起牙齿变黄、变棕,釉质发育不良,俗称“四环素牙”。。过去由于对四环素的副作用的认识不足,加上四环素的广泛应用,我国有很多四环素牙,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牙齿功能。
14.磺胺药还有用途么?
磺胺药为最早用于人类的有效的抗菌药物,其主要通过干扰细菌叶酸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磺胺药的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对某些菌株如脑膜炎耐瑟氏菌、衣原体、弓形虫、诺卡放线菌有抗菌活性。对A组链球菌有效。
磺胺药包括短效磺胺、中效黄胺、长效磺胺。应用比较广的为增效磺胺异恶唑(TMP-SMZ),能从两个水平抑制细菌的代谢。年开始在美国使用,增效磺胺异恶唑有两个优点,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两种药物有协同作用。增效磺胺异恶唑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有效。增效磺胺异恶唑对大多数金葡菌和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链球菌有效;对大多数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有效。增效磺胺异恶唑对绿脓杆菌、肠球菌无效。对卡氏肺囊虫、诺卡放线菌有效;对李斯特菌、鼠疫杆菌、产气单胞菌属、嗜肺性军团菌有效。增效磺胺异恶唑可用于:①泌尿系感染如早期的急性非复杂性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②呼吸道感染如卡氏肺囊虫感染增效磺胺异恶唑为首选,流感嗜血杆菌包括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军团菌感染而不能用红霉素时可选用③消化道感染增效磺胺异恶唑对志贺氏杆菌引起的肠炎有效、伤寒也可选用、旅行者腹泻也可应用。增效磺胺异恶唑还可用于某些细菌引起的脑膜炎、心内膜炎、以及多种抗生素耐药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布氏杆菌感染、放线菌感染增效磺胺异恶唑为有效治疗药。
呼吸道病原对增效磺胺异恶唑耐药性增加引起人们的注意,15~30%的肺炎链球菌对增效磺胺异恶唑耐药,超过50%的青霉素耐药的肺炎两球菌对增效磺胺异恶唑耐药。细菌对磺胺药的耐药为永久性耐药,限制了磺胺类药物的应用。
本小编联系email:zhangxk
.昆明儿童白癜风白癜风早期发病原因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zqfydzl/3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