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湖北武汉有人发现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种病毒被命名为-nCoV,其中n代表novel,CoV代表冠状病毒Coronavirus,被称为“武汉肺炎”。随后的几十天内,该肺炎迅速蔓延至全国其它省份及全球其它国家。截至年2月1日,全球已经确诊近例,其中中国大陆占例,国外确诊例;死亡人。潜在感染人群仍在增加随着诊断方法的发展和分发,病例的确诊会得到优化,而且监管也会得到加强,那些尚未受到影响的人群已经处于警戒状态,有可能减少感染的发生。但几乎所有新病毒造成的传染病都会存在疫源地遗漏病例的情况,并随着潜伏期的延长而出现未被确诊的潜在感染人群。根据李兰娟院士的说法,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的人感染后差异性比较大。有些患者感染后潜伏期比较长的,最长的到10天,也有两三天就发病的。“潜伏期也可能有传染性,病人自己没有发烧,早期跟他有接触的人发烧了,跟他接触的人,可能后面也会有感染发烧等情况”。随着各项监管措施到位,春节人流聚集相对往年有所减少。数据显示,春节假期第八天,根据全国35条高速公路个重要通道监测节点流量监测情况,交通总流量与去年春运同期相比下降86.7%。但元宵节临近,工人复工、学生返校高峰到来,人员急剧流动不可避免,增加了肺炎病毒感染风险。以新型肺炎医学观察人数作为潜在感染人群的代理变量,截止2月1日,新增观察人数为13.7万人,比上一天多增人,环比增速20.6%;单日解除观察人数人,环比增速为54.9%,高于新增观察人数环比增速,但从总量来看仅为新增观察人数的4.8%。潜在感染-疑似病例-确诊链条居高不下根据传染病动力模型,对新病毒而言,所有可能接触的人群均为易感人群。武汉作为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人员的频繁流动,现有观察到的疑似病例、确诊人数均有可能低估病毒感染的人数。一方面,最高达14天的潜伏期,部分感染人员并没有体现症状;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医疗条件和新型肺炎相对SARS症状轻微,且确诊需要检测试剂、需要住院、需要CDC确认等多重条件,部分感染人员可能得不到确诊成为疑似病例,甚至作为普通病例而遗漏。随着雷神山、医院到位后病床数增加,政府层面的各项医疗条件的到位,潜在的病人可能由隐性变为显性,使得确诊的人数增加,现有数据低估的情况将逐渐得到缓解。从接受医学观察人数-疑似病例数-累计确诊病例数链条看,前6个日,接受医学观察人数平均有14.8%转化为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平均有76.2%转化为确诊病例;从1月26日以来的后6个工作日,接受医学观察人数转化为疑似病例平均值提高到15.4%,提高了0.6个百分点;疑似病例转化为确诊病例比例有所下降至63%。另一个更有判断意义的为新增医学观察人数-新增疑似病例数-新增确诊病例数。1月31日,新增医学观察人员13.7万人,共有人为新增疑似病例,环比多增个;新增确诊病例个,环比多增个。随着管控能力的增强,和复工、上学人群等回城,新增医学观察人员还将大幅增加,但这些自我隔离的人群更多是健康人群,可以看到新增医学观察转化为新增疑似病例的比例在逐渐下降,最新数据显示比例为4.2%,也就是由医学观察人员转化为可能感染人员为小概率事件,不必太为担心。但是随着检测试剂盒、确诊条件的逐步好转,疑似病例转化为确诊病例的比例居高不下,最新数据显示有4成的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型肺炎感染者。非武汉区域的疫情有高位趋缓迹象通过封城、强制区域间的交通隔离等管制措施,湖北人群流动到其他区域的机会在减少,相应减少其他区域的感染可能性。数据显示,全国和湖北确诊病例数环比增速连续5天下降。2月1日,全国确诊病例累计个,环比增长22.7%,增速比上日下降3个百分点,连续5天下降;湖北确诊病例累计个,环比增长23.6%,增速比上日下降3.4个百分点,连续5天下降。从新增病例数来看,武汉新增病例数量仍然居高不下。2月1日新增确诊病例个,比上一日多增个,环比增速为21.8%,增速比上一天高5.1个百分点,表明武汉的疫情还在发展,并没有完全控制住。湖北非武汉新增病例为个,比上一天新增量减少71个;全国非湖北新增病例仅为个,比上一天新增量减少10个,连续3天维持在左右,这对回城高峰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基本表明武汉或者湖北以外区域的疫情的二阶拐点将至或者已经到来。治愈人数首超死亡人数20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10起主要的公共卫生事件,波及国家多的达多个。其中H1N1流感波及人群达.2万人,死亡人数达到28.5万人,死亡率为17.4%。死亡率较高的有Marberg病毒和Nipah日本脑炎,致死率分别达到80%和77.6%,相对来讲-nCoV病毒致死率仅为2.2%,也就是确诊感染人数人,死亡人数人。从现有数据来看,治愈人数逐渐增加,死亡人数有所新增,但随着医疗条件的好转,重症人员致死率有所下降。2月1日,全国共治愈日,新增治愈人数98人,比上一天多增51日;累计死亡人数日,新增死亡人数46日,与上一日基本相当。新增治愈人数首次超过新增死亡人数,累计治愈人数首次超过累计死亡人数。整体上可以看出,新增死亡人数虽有上升,但相对平缓,治愈人数波动上升。疫病拐点可能比J.Read乐观目前,主流预测病毒传染的模型有宏观动力学模型和微观传染模型,前者以SEIR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为主,后者以多gent、蒙特卡洛、元胞自动机以及网络模型等。多个作者对-nCoV的传播进行了模拟,但考虑超级传播者、政府的强力干预(包括封城)、不确定的潜伏期以及医疗卫生和人们卫生常识的改变等关键因素的模型预测还有待观察。不管怎样,模型的关键在于基本再生数,或者毒力传播能力,只要基本再生数小于1,病毒传染性将逐渐消失。比如麻疹的基本再生数高达12-18,也就是平均1个感染者可以感染12-18个其他人,而白喉、天花、小儿麻痹等也达到了5-7个。目前主流预测中,基本再生数R0数字大概在2.5-3.0(WHO预计为1.4-2.5)左右,传播能力可能略强于SARS,但是也不会特别强(类似麻疹、天花等等)。预测的感染人数应该是达到了五位数,是否有六位数是个未知数,但是在政府、医院、社区等等强干预作用下,传播能力趋于减弱,未来的结果拭目以待。但国外也有不同的声音。一篇来自Lancaster大学的J.Readetal(Novelcoronavirus-nCoV:earlyestimationofepidemiologicalparametersandepidemicpredictions)和一篇来自伦敦帝国学院的N.Imaietal(EstimatingthepotentialtotalnumberofnovelcoronaviruscasesinWuhanCity,China)分别发表流行病学预测,估计R0达到3.8,预计确证人数将高达24万人,感染峰值出现在2月底。国内的研究相对乐观,比如钟南山院士认为2月中上旬可以见到疫病的拐点,确诊人数在6万人左右;更乐观的版本认为2月初就可以见到疫病的峰值,确诊人数在2万人左右。由于目前确诊人数已经达到1.2万人,而且每天新增确诊人数在0人左右,加上元宵节的返程高峰人群到来,我们对最乐观的预测保持谨慎,但现有的数据显示疫病有高位趋缓的迹象,可以肯定我们应该比J.Read更有信心,包括对基本再生数更有信心。央人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yezqfy/6705.html
上一篇文章: 关于新冠肺炎,我们都知道什么神经漫游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