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暴发疫情下流行病学关键概念理解偏差及其对防控的影响
梁梓晖,张亚丽,陆泽源,陆家海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列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涉及的传染病流行病学关键概念,举例官方及媒体在年1月21日至2月14日期间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信息中流行病学专业术语理解偏差情况并进行纠正,为有关卫生部门提供对公众进行流行病学常用术语知识科普的方向。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病死率;传染源;传播途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基金项目:国家科重大专项(ZX--);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B0701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B)
作者简介:梁梓晖(-),女,在读本科生
通讯作者:陆家海(-),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传染病流行病学,E-mail:lujiahai
mail.sysu.edu.cn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1],简称“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感染人体导致的一种新型肺炎,于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首次发现感染病例[3],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在年1月20日前后在其他各省已陆续发现输入病例[4],但笔者发现对于本次疫情的流行病学描述,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均有对传染病流行病学基本概念与关键术语掌握不准确的情况,易造成决策错误和公众误解,有关卫生部门应加强辖区内居民流行病学常用术语知识科普,政府官方及媒体在向社会发布信息前应再次审阅相关概念的使用正确与否。
1流行病学正确概念定义
基于《流行病学(第8版)》[5]、《传染病学(第3版)》[6]《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7]、《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8]对公告、报道、实例中的流行病学错误概念使用进行更正。2报道中出现的的流行病学专业术语错误使用
2.1官方报道根据官方部门整理出一些传播较为广泛,社会人群中热度较高的错误理解流行病学概念范例,对这部分错误概念进行整理和纠正。表1官方报道中出现的的流行病学专业术语错误使用Tab.1Incorrectuseofepidemiologicalterminologyinofficialreports
具体事例
错误术语及更正
错误原因
可能影响
年1月21日,武汉市长针对武汉百步亭社区的万家宴回应道,之前对于疫情传播的判断为有限性传播,且指出当时百步亭社区未出现“交叉感染”情况[9]。
“交叉感染”针对具体事件时间及情况,应更正为“连续感染”,或者简单描述“人传人感染”。
对传染病流行病学中流行过程概念理解不准确,交叉感染的概念定义指在医疗、预防实践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为医源性感染的情况。接受采访时该地尚未确诊病例信息,“交叉感染”说法错误。
对流行病学专业术语的错误使用使公众疑惑,对本次事件的可能危害了解产生偏差。
年1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告,里面指出针对当时疫情情况,“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应急响应”[10]。
湖北省政府在1月22日应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实际上湖北省政府于1月24日开始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11]。
在1月21日,我国大陆已有11个省级行政区出现COVID-19确诊病例,当时疫情已符合特别重大(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发生新的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的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条目。
可能导致了公众对疫情严重性的重视性不足以及防控措施的不够到位,如没有采取戴口罩外出等自我防护措施以及未在意或隐瞒与疑似患者的接触史。
年2月8日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专家指出“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12]。
根据目前掌握的证据,当时发布会上提及的传播途径应更正为经飞沫传播与间接接触传播,根据其解释术语的语句,直接传播应更正为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应更正为间接接触传播。
对流行病学中传播途径的分类掌握不准确,对具体的传播途径定义及术语名称(经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理解出现偏差,向社会错误科普流行病学中的传播途径概念。
将经飞沫传播的传播途径表述为“直接传播”,误导公众对于经接触传播定义的理解;当时尚未有充分证据表明新冠肺炎传播途径有气溶胶传播(流行病学术语为经飞沫核传播),将导致公众误以为病原体可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从而对日常个人防护措施产生误解;将间接接触传播表述为“接触传播”,公众对直接接触传播途径的归类产生疑惑。
2月9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专家回应目前无直接证据表明气溶胶可以传播,群众可能混淆了气溶胶传播与空气传播概念[13]。
经飞沫核传播(原文中气溶胶传播专业术语)为经空气传播分支。
对流行病学中空气传播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支掌握不正确,经飞沫核传播为经空气传播的一个分类。
对流行病学专业术语的错误使用误导公众对于经空气传播概念的理解。
2月9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控制传染病的关键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3]。
“消灭传染源”应更正为“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流行病学中传染源的概念定义以及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内容掌握不准确。
“消灭传染源”,在本次疫情中即消灭新冠肺炎确诊患者、SARS-CoV-2携带者和感染SARS-CoV-2的动物,此说法易引起社会恐慌。
2.2媒体报道媒体报道中出现的的流行病学专业术语错误使用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的影响见表2.表2媒体报道中出现的的流行病学专业术语错误使用Tab.2Incorrectuseofepidemiologicalterminologyinmediareports具体事例
错误术语及更正
错误原因
可能影响
年1月30日,某媒体引用微博视频,篡改李兰娟院士采访原话,立标题“人会把病毒传染给狗”[14]。
应将“人会把病毒传染给狗”的说法更正为“宠物接触到疫情也需要监控”。
人类通过宠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是由于宠物接触了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污染物,再通过与人类接触传染人,也就是间接接触传播。对传染源概念定义理解错误。
年1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猫狗等宠物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5]。微博发出后,有报道遗弃宠物或将宠物捕杀的事件,造成社会恐慌。
年2月12日与2月14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动图描述新冠肺炎病例数据,其中将病死率描述成死亡率[16-17]。
应将图表中“死亡率”更正为“病死率”。
对流行病学疾病概念掌握不准确,混淆病死率和死亡率概念。
同一数字比例在两个概念中意义相差甚远,易造成公众误解新冠病毒致死性。
3相关纠正措施在疫情防控信息发布过程中,无论是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都存在错误理解、使用流行病学概念知识的情况。一些基础的流行病学概念,如传染源,传播途径等,不仅是非专业的媒体,专业人士和机构也使用错误,官方及媒体对传染病流行病学概念的理解偏差易造成决策错误和公众误解,后果将十分严重。专业术语之间的含义、计算过程及其意义千差万别,由专业部门机构发布的错误信息将误导公众对疾病预防的措施的理解,甚至可能引起社会的恐慌。在疾病发生时,相关专业机构及人士应当再三校正向社会发布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流行病学概念框架,从而提高共同防疫能力。建议相关专业部门及新闻媒体工作者在进行疾病疫情叙述及防控进展描述中,应对其涉及的流行病学专业概念进行校正,避免误导公众,降低社会对专业部门和媒体的信任度。在报道疫情防控情况时,可穿插基于本次传染病的基础流行病学概念科普宣传,例如各种常用术语,容易混淆的概念,对当前因流行病学概念理解偏差出现的谣言进行辟谣等,有利于公众对疾病疫情产生正确认知,配合防疫防控工作的实施。参考文献:略
文章推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药物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输入城市的风险隐患及应对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实验室的管理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xezqfy/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