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很多人会有疑问:普通感冒、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何区别?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怎么处理?去医院就诊时要注意什么?
正值春节假期,人群流动大,我们应该如何科学防护?防控疫情从自身做起,以下五招防护措施请务必做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这五种情况请务必了解
1、普通感冒、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何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早期患者存在着头痛、鼻塞、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普通感冒和流感也有类似症状,但它们之间其实是有明确区别的。 普通感冒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流感会出现高热、咳嗽、咽痛、肌肉疼痛等,虽然也会引起肺炎,但也不常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部分患者没有发热症状,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 2、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怎么处理? 出现上述症状不一定感染冠状病毒,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详细告知个人症状和近期活动情况。 如果发病前14天内曾在武汉旅行,或发病前14天内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的聚集发病,应到我省指定的医疗机构就诊、排查,也可联系本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 3、去医院就诊时要注意什么? 详细告知大夫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要告知近期是否有武汉旅行史,以及是否与可疑患者或动物有接触史。诊疗过程应佩戴外科口罩,保护自己和他人。 4、如果是密切接触者怎么办?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主动配合好卫生部门居家隔离14天,期间做好个人健康状况记录,接受健康询问;隔离期间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联系辖区卫生人员。 密切接触者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有如下接触之一者:(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5、如果被诊断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要相信当前的冠状病毒疫情是可防可治的,患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主动配合隔离治疗,接受健康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如实提供个人接触史,不得逃避管理。 接受卫生部门的随访管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如实报告个人病情变化。 不要紧张,保持心情放松,遵医嘱科学安排睡眠和运动,注意加强营养。远离新型冠状病毒,这五招防护请务必做到
第一招:戴口罩的正确方式 应该戴什么样的口罩?普通面纱口罩,可以阻挡30%的细菌,无法预防感染。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70%的细菌,如果不与病人接触可以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也就是N95口罩,则可以阻挡95%的细菌。 戴口罩的正确步骤:确保口罩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上,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向两侧移动和按压,保证口罩的密闭。摘掉口罩后一定要洗手。 第二招:洗手的正确方式 要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含有酒精成分的消毒剂洗手。正确的方法是:掌心对掌心,手心压手背,十指交叉搓,手握关节搓,拇指为轴转,指尖掌心揉,手腕别放过。 第三招:打喷嚏的正确方式 要用一次性纸巾和手帕遮掩口鼻。如果没有纸巾和手帕,请用衣服的袖子遮住鼻子和嘴巴,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用手。如果穿着短袖,请抬起手臂,对着胳肢窝打。 第四招: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不要吃未检疫、未熟的食物,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尤其是蝙蝠、土拨鼠等啮齿类动物。 第五招:避免去人群密集处 避免去人群密集处,去公共场所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来源: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鸿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xezqfy/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