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一院感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艾滋病专科是其中的一部分,许利军,一位医学博士和副主任医师,是这个超强医生团队中的主力,更重要的是他尽心尽责地对待每一位艾滋病病人,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医生。
认真负责地诊治每一个艾滋病病人
做医生10多年了,许利军治疗的患者不计其数,其中不少病例记载其实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有个艾滋病患者因为并发了重症间质性肺炎,治疗困难,医院,虽然病情一度好转,然而又再次加重,戴医院。收入病房后,许大夫仔细检查,悉心思索化验结果,发现患者左侧腕部有个小小的柔软包块,对包块穿刺后发现了结核感染的证据,于是,许大夫果断加入抗结核药物,一段时间后,患者终于转危为安,出院后又能正常生活。一次,许大夫去该患者所在地给艾滋感染者做健康教育,让许大夫措手不及的是:这位患者当着上百人的面,跪在许大夫面前磕头感谢救命之恩,在场人无不动容。许大夫也当场落泪:一方面许大夫觉得救死扶伤是自己的份内之事,患者给予的回馈太高;另外一方面,许大夫自己也是性情中人,遇到感人的事情也会激动流泪。
还有一个来自嘉兴的艾滋病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当时考虑肺孢子菌肺炎,给予了能想到的各种药物,可病情仍一天天加重。看到患者求生的眼神、偷偷哭泣的妻子、懵懂无邪的孩子,许大夫内心非常沉重:患者正值青壮年,孩子才3岁,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去世,会留下孤儿寡母和年迈的父亲,家里失去顶梁柱,何等凄惨。那段时间许大夫几乎夜不能寐,晚上睡眠时也会迷迷糊糊的想到患者的病情。通过对患者肺部CT的反复比较阅读,终于发现了肺部的蛛丝马迹,试着改用全新药物治疗,调整后第3天患者自我症状明显改善,经过大约15天的治疗,患者肺部CT炎症明显吸收。患者得救了,许大夫也非常开心,治好病人心里就有成就感:他知道自己不仅仅是挽救了一个年轻的患者,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出院时,患者执意要感谢许大夫,又是送红包、又是送锦旗、又是请吃饭,许大夫都一一谢绝。
对于有生存希望的危重患者,许大夫总是不遗余力、想方设法救治患者,为患者增加生的希望!
每个来看许利军门诊的患者,都能感受到许大夫认真、仔细、平和的态度。对患者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耐心解答,从来没见过许大夫对哪个患者表现出不耐烦的情景。有时病人实在太多,许大夫才不得不善意提醒一下,要给后面的患者留出时间。门诊结束,许大夫自己也不是很满意:国内的确患者太多,医生和患者交流的时间偏少,他希望看病时也能像国外医生那样能有更长的时间和患者交流。
来许大夫门诊看病的,一些是许大夫的老病人,多年治疗下来,机体恢复不错,来找许大夫,一方面看看病,另一方面也会说些家长里短;一些是新患者,其中不少是听人介绍,或通过网络了解,慕名而来。
尽力让艾滋患者得到治疗和生存的权利
有位患者因为艾滋病合并乙肝肝衰竭,入院时全身浮肿、高度黄染,已经到了肝衰竭晚期。作为医生,许大夫非常清楚患者治疗无望了。出于职业本能,许大夫还是为患者悉心治疗,晚期肝衰竭患者容易出血、呕血,治疗时医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很大,在做好防护的同时,他尽量减缓患者的痛苦。为给患者提供支持治疗,许大夫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和输血科联系,恳求输血科为患者提供方便。医院都非常紧张,为了这个患者,许大夫不知道和输血科沟通了多少次,费了多少次口舌。很多人不解:为了一个毫无治疗希望的艾滋病病人值得吗?许大夫说:艾滋病病人也是人,只要是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虽然这个病人最后还是死了,但是家属对许大夫异常感激,患者死后还特地送来了感谢的锦旗。因为患者家属看到了许大夫为患者极其微弱的生存希望做的各种努力。
另一位晚期病人,合并严重的贫血、肺炎、鸟分支杆菌感染等诸多并发症。虽然救治无望,许大夫还是竭尽全力的为患者想法设法延长生命。患者死后,患者的哥哥说:许大夫,能不能请您吃个饭?你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直到现在患者家属逢年过节还会发来短信问候。
更新理念,提高治疗效果
近几年,艾滋病在浙江省无论是新发感染还是服药人群都在增加。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更多感染者需在早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是,很多感染者由于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愿服药或惧怕服药;另外,部分长期服药患者,由于病情相对稳定,不认真按规定要求服药。这些都是导致病情发作、耐药发生的原因。另外一个新情况是随着年轻患者的增多,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针对这些新情况,许大夫在工作中非常注重强调几件事:一是大力推行早期服药治疗,减缓发病;二是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利于母婴阻断;三是大力在患者中推行服药依从性教育。借助到地方进行患者教育的时机,他每次都以临床事例强调早治疗和依从性。
金华有个患者,因为服药不规范,早在年就发现对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抗病毒药物均耐药。在年,听说许大夫在永康有个健康教育讲座,专程来听,听完后,他说:许大夫,如果我早认识您几年,就不会耽误治疗了。许大夫根据这位患者的耐药检查结果,给予患者一个4药联合治疗方案,一度控制了患者病情。后来听说新型抗艾滋病药物在国内即将上市,马上和厂家取得联系。在相关人员的努力下,该患者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该药的患者。同时许大夫还和自己在英国进修期间的导师取得联系,为患者联系国内没有上市的抗艾滋病药物马拉韦罗。只可惜后来发现患者的病毒基因型不能使用马拉韦罗因而作罢。通过多方努力,这位患者存活时间超过了5年,远远超出了患者预期生存时间,为此,患者和家属心里对许医生充满了感激。
重医德,拒红包不收礼
有个小伙子,医院的医生,小伙子本人学业也非常优秀,让家庭都倍感骄傲。想不到有一次因为肺炎查出了艾滋病,来到浙大一院住院。住院期间,病情非常危重,几度病危。好在,许大夫和科室人员共同努力,患者活了下来。临出院了,小伙子的妈妈非要给许大夫表示一下,许大夫拒绝了:“你也是医生,更知道我们当医生不是为了这个!如果为了这个我还有很多选择!”患者妈妈当场落泪了,她对许大夫说:“我儿子在身体恢复的时候,就问过我:‘妈妈,你也是医生,你说你在工作中有许大夫如此敬业吗?’我说‘没有……’正因为我也是医生,所以我知道你为了我儿子病情好转所付出的努力!既然你不肯接受我们的东西,那请你接受我们的敬意!”说完,她带领全家人站成一排,给许大夫鞠躬来表达全家的感激之情。
前段时间,有个患者因为肺孢子菌肺炎住院,后来由于对磺胺药过敏,在减药量的过程病情复发。一般而言,肺孢子菌肺炎复发药物效果较差,治疗起来凶多吉少。看到患者病情加重,许大夫心里也非常焦急,打算为患者进行二线药物治疗,可是二线药物中的伯胺喹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许大夫多方打听,了解到有种抗疟疾的药物中包含两种药物,其中一种便是伯胺喹片,于是立即和当地防疫站联系,申请该药。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过,当地防疫站经过讨论,并经过领导批示,还是把药物送到了患者手中。患者终于得救了,家属把五千块钱送到了许大夫手中表示谢意。许大夫对家属说:“我拿你这钱也不能发家致富,而这钱留给患者用,能救他一命,你们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很多,钱还是你们自己留着吧!”几句朴实的话,让患者家属泪流满面!
对于有些实在推不掉的红包,许大夫也都是偷偷以住院费的形式返回给患者,待患者出院时把单据交给患者。许大夫说,医院里一个前辈教导年轻医生:“德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技不如仙者不可为医。”自己“德”和“技”都到达不了前辈的境界,但是努力靠拢还是可以的!
为贫困病人省费用给资助
感染者中,贫穷患者不在少数,这里面既包括本地贫困患者,也包括外来务工人员。而且这部分人群由于经济原因,病情都拖到很晚才来住院,而临病情重和经济压力大的双重压力。许大夫深深理解病人看病的不易,在诊治过程非常注意减轻患者负担。许大夫常说:病人长期看病不容易,尽量替病人节约费用,如果费用太大,后面再出现三长两短,就没钱治了,甚至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很多患者很年轻,是家里的一片天,是父母生活的希望和动力。最近一个女性患者,服药后长期贫血,由于家庭贫困,连就诊的钱都没有。许大夫得知情况后,尽快和患者取得联系,在热心人士和许大夫的资助下,患者来到杭州看许大夫门诊,许大夫分析了病情,给出了自己的医疗建议。
当问及许大夫为何要资助这些贫困患者时,许大夫说:这些钱对于我们有工作能力的人来讲算不上什么,但是对于这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患者来讲,有时候能救患者一条命!
国内国外勤学习、精业务
一个来自南京的小伙子,从国外购买了新型抗艾滋病药物,想吃又有些犹豫,医院都得不到确切的指导。后来专程来杭州看许大夫的门诊。许大夫一五一十地给患者讲起了这个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的疗效、长期和短期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服用注意事项等。小伙子说:许大夫,这个药物的英文说明书我看了有10多遍了,只有您才给我讲得如此明白透彻。许大夫后来说起这个事情:其实这个药他自己给病人用得也不多,之所以能够讲清楚得益于在英国进修的时候,很仔细系统地学习了很多中国不常见的新药临床知识,这次正好派上用场。说起国外进修经历,许大夫有很多感触,特别是国外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让许大夫记忆深刻:一个患者因为行动不便,国外的医生在该患者看病时亲自推轮椅迎来送往,让人印象深刻;回国后,许大夫也如此效仿,尽量为那些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另外就是国外的药物,选择的余地多,很多还没有进入国内。那段时间,许大夫如饥似渴的学习,几乎放弃了在英国进修期间的休假。回国的时候,当别人在忙着买礼品的时候,他却带回了厚厚的学习笔记和一叠叠资料。他的精湛医术,都是来源于刻苦的钻研。
回想一下自己从医道路上的成长,许大夫觉得自己遇到贵人了:导师吴南屏教授、曾经的主任叶寒辉教授以及李兰娟教授等,都是自己的领路人。这些医学大家的高风亮节都对自己的行医风格起了很大的言传身教作用,同时,科室的良好氛围也为自己提供了平台。大家说他是好医生,可他说,能有今天,全是大家帮扶的结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xezqfy/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