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国各个地区疫情有了小规模的反扑,而且多以无症状轻症状为主,死亡率重症率降低。
为了避免疫情扩散外溢,相信很多城市立刻实施独属于自己的封锁计划,采取居家办公居家隔离,国家推行全民免费核酸检测,避免聚集性疫情扩散。
很多人不理解,明明自己每天都做核酸,检查结果是阴性,为何还要被要求反复核酸?
明明是核酸阴性,为什么还需要反复检测?
——新冠病毒有潜伏期
奥密克戎变异株BA.2具有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隐匿等特点,这意味着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将会增加,更容易多点散发或集中爆发,造成病例短时间内快速增长。
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并不会立刻发病,往往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一次检测阴性,并不能代表我们没有被感染,只有反复检测才能不漏诊。
——受各种因素干扰,导致结果有误差
核酸检测是通过采集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等标本,检查标本中是否含有病原体的基因片段,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感染该病原体。
由于核酸检测可能受药物、饮食等因素干扰,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有一定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可能,因此一般需连续采样以减少误差。
——部分感染者存在“间歇性排毒”现象
部分感染者存在“间歇性排毒”现象,而采样只是一个时间点,如果采样时不排毒或者当时病毒浓度不够,低于检测下限,就可能检测不到,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早期排毒水平并不高,体内病毒浓度很低。
因此,更科学的做法是采用多轮核酸检测,而不是只在一个时间点检测过后就判断个体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就是因为以上多种因素存在,当发生新冠疫情为了能够更精准的检测出病原体传播链,尽早发现感染人群,切断病毒传播链条,才要及时开展多轮区域性检测。
为什么核酸检测需要10人一组?
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需要把10个人的样本存放在一根管子里,这样大家很疑惑,为什么会这样检测?为什么不能一人一管呢?如果10个人一管检测出阳性,究竟该如何处理?
第一,提高检测效率
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工作量非常大,新冠肺炎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有必要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
以0位工作人员为一个团队,一天最多只能完成-个样本检测,现在各个省区的人口都是在千万人以上,个检测机构也只能完成45万个样本检查,这样全市人口检查一遍就要二十多天,这样还如何及时阻断病毒传播?
而10人混检就大大提高了效率,只需天便可全部检测完毕。
第二、降低检测成本
虽然目前各地进行普筛都是免费,但是实际并不是免费,而是因为政府帮大家买单了,政府会统一采购检测试剂,统一支付检测费用。
如果按照每人检测成本0块钱计算,一个一千万人口的城市,如果采取一人一检的方式,至少需要支付亿元左右的成本。
而通过采取10人一组的混检方式,一千万人只需要万个样本就可以,这样支付的检测成本就会降低10倍,可以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做检测时的注意事项
检测前:
做核酸检测前2小时尽量避免进食,以免引起呕吐;采样前0分钟做到不喝水和饮料、不吸烟、不喝酒、不咀嚼口香糖等;临检要减少吞咽动作,不做清嗓子(咳痰、吐痰)动作。
检测中:
核酸检测时人员间隔一米,戴好口罩,在采集口咽拭子时被检测者头后仰,张口发出“啊”音,有助于暴露咽喉,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鼻部酸痒感,刺激打喷嚏,可立即用纸巾(提前备好)或手肘遮挡。
检测后:
采样完成后,应进行手部消毒,擦拭后的纸巾或废弃口罩不乱丢弃,应放置于医疗废弃物垃圾袋中;戴好口罩,有序离开,不在采样点逗留。
核酸检测会出现结果不准的情况吗?
核酸检测的结果大部分是准确的,少部分由于各种因素会出现假阴性的问题。
出现假阴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检测取样的样本质量不确定,目前最常用的是鼻咽拭子,如果检测时间过早或者检测者的病毒含量较低,就难以确定为阳性。
有些咽拭子不合格,或者是检测的试剂、仪器不合格,也会影响核酸检测的结果。
造成核酸检测不准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单方面操作失误造成,也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影响所致,因此想要准确的核酸检测结果,建议重复2-次的检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fyzqzz/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