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早期肺炎 >> 肺炎早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面对疫情焦虑,你可以这样做

来源:早期肺炎 时间:2022-12-19

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一个突发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演变成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生活常态,这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测核酸、居家办公??

在不断适应变化的过程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体验到焦虑的情绪,也都会随之发展出自己的应对方式。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件,会有截然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焦虑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一谈。

心理危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冠肺炎传播是一个应激性生活事件,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而在其他应激生活事件中,比如搬家、升学、毕业、结婚等,也会出现各种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抑郁、自责、愤怒等,尤以焦虑最为常见;也可能会产生疑病、强迫甚至压力相关的躯体症状,同时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突发事件、面临重大挑战或挫折时,因无法回避又难以自行解决而出现的心理反应。此时,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引发个体的焦虑情绪,可能会导致个体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思维和行为上的紊乱。

通常,心理危机可以分为三类:

(1)发展性危机:是指在个体正常成长过程中,急剧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也称为成长性危机,如大学毕业、孩子出生、中年危机、退休等。

(2)情境性危机:是指出现罕见或超常性事件时,在个体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情况下出现的危机,如疾病、交通事故、亲人伤亡等。

(3)存在性危机:是指伴随重要的人生议题而出现的内在心理冲突与焦虑,如人生目的、责任感、独立性等引发的内部冲突。

新冠肺炎的蔓延属于情境性危机,我们会体验到明显的无力感和失控感,在情绪上表现出焦虑、紧张的状态。

同样是面对心理危机,有些人能迅速做出反应,有效应对危机,从中获取经验,实现自我成长。

从系统视角出发,危机也可以是转机,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心理成长的空间,是提高个体心理弹性的良好契机。

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是指人们对变化了的外界环境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状态。

心理弹性是一种动态形式,保持一定的伸缩空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逐渐达到对环境的动态调控和适应,以实现新的系统平衡。

大家可以想象自己的心理状态像一根弹簧,随着外界压力的大小,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变化,情绪也是如此。

从系统理论的资源取向视角上看,焦虑情绪有着重要的功能和意义。焦虑是一种来源于大脑的警觉性提醒,目的是使自身逃离潜在威胁。

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加强自我调节,提升学习状态和职场表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适度的焦虑可以促使人们更加注重自我防护,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因此,焦虑情绪是具有生存意义的,而不完全是“坏”情绪,如果利用得当,它也可以变成有益的助力。

科学面对“疫情焦虑”

科学对待焦虑情绪,握好自己的“情绪遥控器”,把焦虑调控在适度的范围内,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那么,具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调节疫情带来的焦虑呢?

1.增加对新冠肺炎的科学认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动态和防护知识,注意适度控制相关信息的摄入,避免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加剧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同时也要避免摄入过多的信息,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适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fyzqzz/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