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早期肺炎 >> 肺炎早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请收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手册

来源:早期肺炎 时间:2022-6-23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基础知识篇

全体职工们,疫情别害怕,做好防护不慌张。山东水利发展集团工会整理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手册,这是第一期,请查收!

众志成城,一起加油!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

答:新型冠状病毒(英文简称SARS-CoV-2或-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是由新冠病毒B.1..2变异株进一步变异形成,最早于年9月在印度被发现,目前已传播至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新冠流行的主要病毒株,我国近期多地疫情也均与“德尔塔”相关。

“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南非于年11月9日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变异株。目前研究表明,这种变异毒株的细胞受体亲和力、病毒复制能力较以往毒株有所增强,同时具有免疫逃逸的特点。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VOC),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近期多地疫情也均与“奥密克戎”变异株相关。

2

新冠肺炎的主要的症状和表现是什么?

答: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早期发烧症状比例较低,很多患者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

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感染者症状相对较轻。基于人群的观察性研究也表明,“奥密克戎”医院就诊、住院以及重症的风险与其他毒株感染者相比均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发热、干咳、喉咙痛、头痛、乏力、鼻塞等。

3

“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有哪些特点?

答:(一)“德尔塔”变异株的特点

传播速度快:防控稍不及时,呈跨省传播。

传播能力强:潜伏期和传代间隔均有所缩短。

病毒载量高: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病人呼出气体毒性大。

症状不典型:早期发热症状比例较低,很多患者仅表现为乏力,味(嗅)觉减退、轻度肌肉酸痛等。

治疗时间长:患者容易发展为重症,转阴时间长。

(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

传播能力更强:潜伏期较短,传播代际时间短,已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株。

“免疫逃逸”能力更强:会导致新冠疫苗的保护率下降。

再感染风险增加:有关研究表明,既往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风险是再感染其他变异株的5倍以上。

症状不典型:病例分型主要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症状也相对较轻,患者影像学改变不典型。

传播过程更为隐蔽。

4

新冠肺炎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答:新冠肺炎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和流感,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大多数人会出现肺炎,且重症比例高于流感,而感冒和流感患者只有在治疗不及时或极个别情况下才会出现肺炎。

新冠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还在不断深入,可以确定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流感强,容易造成人际传播,由于人群对它普遍缺乏免疫力,在人群密集场所极易暴发流行。此外,新冠肺炎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要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随时存在流行的风险。

5

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什么?

答: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6

新冠肺炎“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7

面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员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

答:“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传播力增强,但其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并未发生大的改变,积极落实好我国应对并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预防措施,依然可以有效地防止感染变异新冠病毒。一是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二是及时接种疫苗加强针。三是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四是减少非必要出入境。

8

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有哪些?

答:勤洗手、戴口罩、咳嗽礼仪、少聚集、文明用餐、遵守1米线、常通风、清洁消毒、厕所卫生、健康生活、疫苗接种以上事项要做到。

9

为什么洗手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答: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呼吸道传染病除了通过飞沫传播,也会经手接触传播。日常工作、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细菌、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细菌、病毒可以通过手触摸口、眼、鼻进入人体。而用脏手触摸物体表面,一些细菌、病毒又可能通过接触传染给他人。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患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

10

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答: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11

应如何正确洗手?

答:洗手掌、洗手背侧指缝、洗手掌侧指缝、洗指背、洗拇指、洗指尖、洗手腕和手臂,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骤。

12

外出不方便洗手时怎么办?

答:外出不方便洗手时,可选用含75%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将消毒剂涂抹双手,持续揉搓15秒。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应足量使用,要让手心、手背、指缝、手腕等处充分湿润,两手相互摩擦足够长的时间,等消毒剂差不多蒸发之后再停止。

对大家而言,不建议以免洗的手部消毒剂作为常规的手部清洁手段,只是在户外等没有条件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时候使用。

13

如何选戴口罩?

答: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公众应根据风险等级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宜防护级别的口罩。做到科学选戴口罩,既达到防护效果,又避免资源浪费。

1.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2.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就医时,拥挤时,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

3.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14

佩戴口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戴口罩前,摘口罩后,均应做好手卫生。

2.区分口罩正反面,不能两面戴,通常情况下颜色深的一面朝外。

3.不与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

4.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5.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时不应佩戴口罩。

6.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

15

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答:普通公众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有害垃圾进行处理。

16

为什么要保持1米社交距离?

答:呼吸道传染病大多通过飞沫近距离传播,因此,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交距离应保持在1米以上,即为社交安全距离。保持社交安全距离不仅能降低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17

室内为什么要经常开窗通风?

答: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短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不要对着窗口直吹,避免受凉。家庭人多时,房间有异味、油烟时,有病人时,访客离开后,多开窗通风。

18

常用的家庭消毒方式有哪些?

答:在家庭中,要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居家环境整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门把手、电话机、手机、电视遥控器、桌面、地面等家人经常接触的公共物品表面,要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或清洗,一般不需要消毒。必要时(如家中有身体状况不明客人来访等)进行消毒。

19

出现发热症状如何就诊?

答:发热患者就诊时,除遵守外出就医要求外,还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到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就医时,应如实讲述患病和既往就医情况,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与可疑人员的接触史等。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隔离治疗。

20

什么是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区别在哪儿?

答:抗原就是病毒的蛋白质成分,新冠病毒形态呈球形,球的外壳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核心则是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抗原检测就是从抗体出发去检测病毒的蛋白质成分,从而判断待检标本中是否含有病毒。抗原检测更方便、快捷,但敏感性稍差。核酸检测更复杂,获取结果时间长,但敏感性更高。

21

抗原检测结果能否取代核酸检测结果?

答:不能。核酸检测依然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核酸检测阳性: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核酸检测阴性、抗原检测阳性:视同新冠病毒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fyzqzz/9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