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
耳屎是由哪些东西构成的呢?从物理性状看,耳屎经常呈淡黄色蜡样干片状物质,不溶于水、酒精、乙醚;从化学成分来看,耳屎含有油、硬脂、脂肪酸、蛋白质、黄色素,还有百分之0.1的水以及少许白垩、钾、钠等元素。
耳屎对我们的身体起到哪些作用?耳屎因为富含油脂,它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毛发,这些毛发能够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耳屎和细毛还能防止昆虫等微生物对耳朵的侵害。
富含油脂的耳屎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以使其不干涸,从而使鼓膜一直保持一个最佳的活动状态。
富含脂肪酸的耳屎,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这样外耳道就一直处于一个酸性的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它还可以抑制好几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耳屎和耳道的毛发,不仅能吸附进入耳道的灰尘和微生物,保持耳道的清洁,而且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一定的缓冲作用,保证鼓膜不会被强声给震伤。
根据以上表明,正常的耳屎不是废物,对保护清洁器官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不过太多的耳屎也是一个大难题!
如果耳屎(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逐渐增多、阻塞于外耳道内,就会形成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的表现耵聍栓塞因程度及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患者有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时,往往可见到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
1.耳屎完全阻塞在外耳道,可使听力减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若遇水膨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2.耵聍栓塞后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表现为耳部疼痛或闷胀感。
3.若耳屎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及听力减退,若耳屎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4.检查可以见到外耳道为黄色、棕褐色或黑色块状物所阻塞,质硬如石或质软如泥,多与外耳道紧密相贴,不易活动。
预防耵聍栓塞的方法1.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防止耵聍栓塞的首要条件。如果有耵聍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棉签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2.游泳之前最好由医生检查一下,先把耵聍屑取出,以防进水膨胀后形成栓塞。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可加重,常有耳痛。所以如果耵聍过多,医院请耳科专科医生帮忙取出,以防出现耵聍栓塞。
3.一旦耵聍诱发了炎症,应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以防引流不畅,致使炎症向内扩散。耵聍完全堵塞后会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耵聍取出后,要注意保持洁净干燥。
4.不要随便掏耳朵。如果使用未经消毒的尖锐器械掏耳朵,很容易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引起耳道感染、鼓膜炎和鼓膜穿孔,引起听力减退和邻近组织的感染。
经常掏耳朵,会使外耳道受到刺激,其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殖,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变。
如果我们随便掏挖耳朵,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霉菌带进外耳道,这就会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现象。
清洁耳道最好的办法是用干净的粗细合适的棉签轻轻地伸进耳道去卷几下,把耵聍清理出来。由于鼓膜位于距耳道口2.5cm~3.5cm处,骨性耳道皮肤菲薄易受伤害,故不宜将棉签伸进过深,否则容易伤及鼓膜及娇嫩的骨性耳道皮肤,引起急性外耳道炎及鼓膜外伤。
相关阅读
关于耳屎的5个冷知识几乎没有人喜欢在正式场合探讨耳屎,像对付其他的分泌物一样,我们只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清理它们。然而,对很多人来说,耳屎有着非常神秘的一面。
一张能让你觉得爽的图。
古时候,人们常用耳屎作为润唇膏或者治疗刺伤的药膏。实际上它的功效可不止这么点,最近有研究表明,耳屎能显示出身体内污染物累积的程度——甚至能被用于某些病症的诊断。
下面是五条你很可能还不了解的耳屎知识:
耳屎是怎么被排出耳朵的外耳道示意图。图片来源:bbc.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fyzqzz/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