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早期肺炎 >> 肺炎早期症状 >> 正文 >> 正文

最新新型肺炎死亡17例病情全部公开辽

来源:早期肺炎 时间:2021-7-28
请问藓和白癜风的区别是什么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jiankangfagui/51297.html

据国家卫健委   二、熊XX,男,69岁,因发热、咳嗽4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天就诊医院,年1月3日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肌酶谱持续异常。1月4医院。入院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昏迷待查、胸腔积液、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胸部CT示:双肺大片磨玻璃样影。心电图示:ST段改变。入院后予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俯卧位通气治疗,予CRRT、抗感染、护肝等对症及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脓毒性休克、微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进行性加重。1月15日00:15患者心率下降为0,持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多巴胺等静脉泵入抗休克治疗,患者始终未能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至0时45分床边心电图示全心停搏,宣告临床死亡。

  三、王X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脑梗塞、脑软化病史。因尿失禁于年1月5医院泌尿外科,1月8日因嗜睡、神志不清转入急诊科就诊。检查提示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1月8日体检发现患者77mmHg,有缺氧表现。肺部CT呈双肺斑片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进行性增高,淋巴细胞计数低。1月9日转入发热门诊观察病房抢救治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月13日予呼吸机辅助正压通气。1月14日出现昏睡,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血氧饱和度波动在50%-85%之间。1月15日收入感染科病房。1月18日10时30分转院前Bp/78mmHg,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SPO%。转运途中,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持续抢救2小时,治疗无效于年1月18日13时37分宣告临床死亡。

  四、患者陈X,男,89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频发发室性早搏,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于年1月13日发病,就诊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喘气,自感呼吸困难,无发热。1月18日因严重呼医院急诊科救治。患者高龄,病原学检查肺炎衣原体阳性,无甲乙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肺部CT:病毒性肺炎典型改变。于年1月19日23时39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五、李XX,男,66岁,既往有慢阻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年升主动脉人工主动脉置换术,年腹主动脉支架置入术,胆囊切除术,多脏器功能损害。患者因间断咳嗽、头痛、乏力伴发热6天于年1月16医院。1月16日胸部CT显示双侧肺炎、左上肺纤维化灶、左上肺小结节影。1月17日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给予面罩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化痰等对症处理。1月20日10时10分?患者于突然出现指脉氧降低至40%,已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次告知家属患者重度呼吸衰竭,再次询问是否行气管插管,拒绝行气管插管。1月20日10时35分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六、王XX、男、75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5天、呕吐2天于年1月11日17时19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和髋关节置换术史。入院体温38.2℃,伴乏力、纳差、咳嗽、鼻塞、头昏、头痛,无明显畏寒、寒颤、肌肉关节酸痛。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感染。   入院后告病危,予以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化痰,酌情退热,予以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1月15日转入ICU,行机械通气。1月20日11时30分家属表示了解病情,现要求停用呼吸机,拔出气管导管观察,不再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心肺复苏抢救。1月20日11时25分宣告死亡。

  七、殷XX,女,48岁,既往有糖尿病,脑梗死。年12月10日无诱因出现发热(38℃)、周身酸痛、乏力,逐渐出现咳嗽,少痰,医院抗感染治疗2周未见好转。12月27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予无创通气、常规抗感染治疗,病情仍有加重。12月31医院,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低氧状态仍未见明显好转,病情仍有恶化趋势。年1月14日胸部CT可见双肺弥漫机化性改变,部分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其中以双下肺尤为明显。1月20日11时50分行气管插管,并予镇痛、镇静治疗,指端氧饱和度及血压持续下降,继而心率下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八、刘XX,男,82岁,因全身畏寒酸痛5天于年1月14日15时41医院。给予心电监护、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抗病毒及支持对症治疗。1月19日出现吐词不清、左侧肢体乏力,考虑脑卒中,病情进展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持续加重。1月21日00时30分患者突发心率进行性下降,心音闻不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抢救,家属仍拒绝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持续抢救,心率始终无恢复,1时18分宣告临床死亡。

?????????????????????????????????????????????????????????????   九、罗XX,男,66岁,年12月22日无诱因咳嗽,以干咳为主,无发热;12月31日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医院就诊;年1月2医院,影像学双肺病变弥漫,呈“白肺样”改变。入院后给予经鼻高流量给氧等对症治疗,顽固性低氧血症难以纠正。1月12日10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状态,体温36.7℃,呼吸窘迫,继续积极抗菌治疗。当日患者氧合改善不明显,呼吸机吸入氧浓度已下调至50%左右,动脉血氧分压80mmHg。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极差,存在脓毒性休克风险,1月21日9时50分抢救无效死亡。

  十、张XX,男,81岁,年1月18日因发热3医院。入院胸部CT显示双肺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毒性肺炎,患者肾功能及肺部感染情况持续恶化,于年1月22日上午逐渐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心率血压持续下降不能维持,患者家属签字拒绝胸外按压、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患者于1月22日10时56分呼吸心跳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一、张XX,女,82岁,既往有帕金森病史5年,口服美多芭。年1月3日发病,因“发热咳嗽胸闷乏力”于1月6日就诊于医院,诊断“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1月20日医院,病情进行性加重,于1月22日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无改善,于年1月22日18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二、周XX,男,65岁,年1月11日因气促伴乏力3天,加重3医院。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促,急性病面容,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肝功能损害。1月21日19时出现心率、血压下降,双瞳对光反射消失,即刻行气管插管、人工胸外按压、强心等治疗,至19时54分未再恢复自主心律,宣告临床死亡。

  十三、胡XX,女,80岁,年1月11日发病。因发热、咳嗽9天,喘息、呼吸困难于年1月18医院,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于年1月20日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有糖尿病史20余年,有帕金森病史。入院后告病危,重症监护,行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对症支持治疗。但患者病情无好转,持续低氧血症、神志不清,机械呼吸机辅助呼吸,年1月22日16时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四、雷XX,男,53岁。1月初医院治疗,治疗数日后无效,发热、咳嗽、胸闷加重。年1月13日到医院急诊科就诊,CT显示双肺感染,呼吸衰竭;1月18日告病危,行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年1月20日医院隔离治疗。入院经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呼吸衰竭继续加重,1月21日4时余经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

  十五、王XX,男,86岁,年1月9日因乏力1医院。无发热,有糖尿病高血压及结肠癌手术后4年。入院后肺部CT见双肺多发磨玻璃影,缺氧明显,进食困难、呼吸加快、昏睡等。家属拒绝插管,仅经鼻吸氧,于年1月21日17时50分心跳呼吸停止,宣告临床死亡。

  十六、袁XX,女,70岁。年1月13日因持医院。入院时神志模糊,急性病容,心音减弱,双肺呼吸音粗,影像学结果见肺部感染较重。考虑重症肺炎,且存在严重的呼吸衰竭。即予以积极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但呼吸衰竭难以纠正。患者于年1月21日因呼吸衰竭宣告死亡。

  十七、詹XX,男,84岁。患者因发热、咳嗽、喘气3天于年1月9日17时4医院治疗。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支架术、高血压病、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患者因病情加重,持续高热不退,于1月18日转入ICU,予以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1月22日10时16分患者呼吸停止,心率逐渐减慢,10时52分宣告临床死亡。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发热门诊陶继东摄

今天10时起

武汉全市公交地铁等停运

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关闭

据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消息: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自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

恳请广大市民、旅客理解支持!

我们来看看今天上午的武汉

地铁站

7点45分左右

市民之家地铁站

进站的人相对稀少

今天上午,记者到达武汉地铁4号线仁和路站看到,站外出入口张贴了停止运营的紧急通告,只有少数几名乘客进站乘车。

十点整,安检机处用隔离带拉住,安检人员关闭安检机离开岗位。

8时40分

记者在武昌火车站售票大厅

遇到郭先生

他是江西吉安人

一家四口准备回老家过年

回程票也买了

凌晨2时多

他看到交通停运的消息

于是一早赶到火车站退票

一共要退8张票

“现在大局为重,

我们就留在武汉过年。”他说

截至9时,武汉天河机场因故临时取消进出港航班架次。

机场方面介绍,1月23日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共架次。截至上午9时,已正常起降45架次,因故临时取消进出港航班架次。据悉,上午10时之后,南航所有航班已全部取消。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在调整。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航空公司今明两天将大幅调整航班计划。

这是一位90后男护士的手。

医院,28岁的王涛脱下厚厚的防护服,摘下手套,拍下了自己早就习以为常的手。

手上出汗很多,汗水浸久了就会这样,我和同事的手基本上都是这样。王涛说,他之前在手术室工作,这个月主动报名参与抗疫一线救治,和同事携手作战。

此刻

我们要向武汉人致敬!

此刻

我们的手要和武汉牵在一起!

加油,武汉!

辽宁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省、医院名单

按照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辽宁省确定9家省级、22家医院,做好病例集中救治工作。医院名单具体如下:

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省、医院名单

省级

中国医院

中国医院

中国医院

辽医院

大连医院

大连医院

锦州医院

医院

医院(医院)

市级

医院(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

不耐高温!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

表示:

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

不耐高温!

目前看致死率比H7N9低!

她谈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三点:

1、冠状病毒“56℃,30分钟,就死亡了。”

2、乙醚、75%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

3、一定要吃熟的食物,不要吃生的食物。

这并不是意味着

让大家喝酒治病!

李兰娟院士的完整回答是这样的:

记者: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治疗有特效药吗?

李兰娟院士: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给患者一定的营养,一定的休息,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患者的水电解质检测,因为这些病人往往发病以后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它是肺炎,所以要给它补充氧气等等,国家卫健委已经有一个临床治疗的指南出台。

记者:重症患者如何治疗?

李兰娟院士:对重症患者,我们在H7N9有比较好的经验,叫四抗二平衡。首先是抗病毒治疗,第二是抗休克治疗,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感染。还要两平衡,第一个平衡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个是微生态的平衡,病毒感染以后,往往也有微生态的失平衡,导致细菌继发感染,所以微生态平衡能够减少继发感染。所以这一套方案和方法,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当中,还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跟当年的H7N9禽流感病毒相比,它在发展到重症以后哪个更严重?有什么不一样?

李兰娟院士:H7N9的重症发生率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要高,H7N9重症发生率的早期在百分之四十几到百分之五十的病死率,这个很高。当然后来我们有抢救以后,我们也减少到百分之十几,大幅度下降,还是有这么高的病死率。

现在这一次的疫情,发病的人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死亡人数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当然后期估计重症病人还会增加,还需要大家加强加大救治的力度,但目前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它的病死率比H7N9要低。

记者: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有多久?人感染之后,除了发烧之外,还会有哪些症状?怎么去判断它是属于新型的冠状病毒?

李兰娟院士:冠状病毒在SARS的时候,潜伏期最长14天以内,这一次根据现在的病人统计,估计在10天以内。

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的人感染后差异性比较大。有些患者感染后潜伏期比较长的,也有两三天就发病的。最长的到10天,我们把潜伏期预计的稍微长一点,确定为14天。

记者问: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吗?

李兰娟院士:潜伏期现在看来也可能有传染性,所以这一点要非常重视,因为现在我也了解了一些病人的情况,病人自己没有发烧,早期跟他有接触的人发烧了,跟他接触的人,可能后面也会有感染发烧等情况。

记者问:如何检测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李兰娟院士:新型冠状病毒这是一个新发传染病,它和其他冠状病毒相比,最主要的是病原学检测,我们现在手段很高了,过去在SARS的时候,我们自己冠状病毒最初两个月不知道是什么病原体,最后是由我国香港和加拿大他们检测,确定是冠状病毒。但这次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认定了是冠状病毒,但这个冠状病毒的检基因测序跟原来SARS和MERS的冠状病毒的序列里面不是完全吻合的,所以我们称它是新型冠状病毒。

发现了以后我们中国这次反应很快,一旦确认了冠状病毒,做了序列以后,很快的就把检测试剂研究出来了。没有检测试剂,医护人员无法确诊到底是不是冠状病毒,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检测试剂并发放到全国,现在用专门的试剂检测一下,就可以明确感染的是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以这个也是我们现在科技能力水平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记者问:有了检测试剂,从样本送检到最后出结果大概要多少时间?

李兰娟院士:现在比较快,大概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但是这个有不同的方法,有核酸检测的方法,还有测序的方法。我们确诊病人有好几道,一个是核酸的检测,然后还要测序,最后要几个部门认定再共同确诊,以免造成误诊。

记者:马上就到除夕了,市民吃年夜饭或春节期间聚餐,要注意哪些?

李兰娟院士:过年期间市民聚餐多,建议大家不要吃野味。提倡大家禁止野生动物买卖,要保护野生动物。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毕竟是哺乳动物感染,所以对哺乳动物这方面,希望大家肉类煮熟一点,不要吃生肉。

已经有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都已经隔离了,接触者也在做医学观察了,整体社会还是安全的。这一点大家也不要紧张,我始终这么认为,不要弄得非常恐慌。

最关键的是我们的疾控部门,我们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们,他们是比较辛苦的,守候在病人身边。我经常跟新闻媒体讲,你们要慰问一下我们的医务人员,他们才是真正奋战在第一线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在努力地工作,应该尊重医护人员,所以听说又有伤医事件,要坚决的制止。

记者:针对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司他韦有用吗?

李兰娟院士:奥司他韦对一般的流感病毒是有效的,但对这次冠状病毒估计还不能显示什么作用。

记者:之前提出人传人的传播特点,能不能给市民的日常预防做一个提醒建议?

李兰娟院士:因为这是个新的疾病,我们还没有做深入的研究,但是按照理论的经验,这是一个呼吸道的传染病,这个是比较明确的。所以通过呼吸道的传播这个是比较肯定的,它主要是肺部有炎症,肺炎以后病毒肯定是先在肺下繁殖,通过呼吸道、唾沫等等来传播。当然现在我们还在继续研究有没有粪便、血液这方面的传播,这块工作还在研究当中。

呼吸道传播肯定存在,洗手这也是爱护卫生嘛。

到人很多的场合,戴个口罩,平时人少的地方也不一定要人人戴口罩,但是你到公共场合人比较汇聚的地方,医院的发热门诊等地方,还是要加强防护。

记者:新型冠状病毒有什么特点?哪些措施可以抵抗病毒?

李兰娟院士:总体来讲,武汉是有感染的病例数比较多了,各个省尽管我们现在有几例、十几例,相对来说还是少数,因为在那么大的一个环境当中。

病毒本身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56摄氏度30分钟,冠状病毒就死亡了。这个是按照以往对冠状病毒的经验,在乙醚,75%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剂,还有过氧乙酸等等,这些溶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

天气好的时候,市民对家里的衣物经常晒晒太阳也好的,保持通风、通气、空气流通。这个病毒的本身的抵抗力不是太强,容易被消灭。

记者:刚才您说到温度高可以杀死这个病毒,那么市民在家开暖气或者是空调,能够有效预防吗?

李兰娟院士:开暖气和空调不能杀死病毒,需要56摄氏度。

记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家里可以进行哪些消毒方式?

李兰娟院士:家里常规的话,碗筷我们现在都主张要定期消毒机消毒,或者煮一煮,煮沸到℃,其它的病毒也杀死了。所以我们食物要吃煮熟的食物,不要吃生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个都是我们日常要掌握的一些卫生知识,希望能够做好。

记者:医用酒精在棉片上面进行消毒,擦拭手机和双手,这个有用吗?

李兰娟院士:75%的酒精是能够杀灭这个病毒的,所以大家如果去买这些东西,在日常经常接触的地方,想要定期去消毒一下,都是可以的。

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的病程发展经过?大部分病人是轻症还是重症为主?

李兰娟院士: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传染病,所以我们还在做临床的观察。据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发展的病程也不相同。一般的话,感染以后有发烧,有轻度的干咳,不是有很多的痰,然后肺部有阴影。

一般大部分病人肺部阴影以后经过治疗就好了,核酸检测2次阴性,就可以出院了,有少数的人会缺氧,出现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要抢救,但这是少数的。也有极少数的病人起病比较急,两三天就呼吸衰竭,变成重症。

所以目前总体来讲,大部分的病人还是轻度和中度的。重度有多少比例,这个事情我们还没有去做详细的统计,得有一定量的病人数量才能统计结果。

记者: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是哪些人?

李兰娟院士:所有人都易感,老年人、免疫功能比较低下的、有慢性病的这些人,更容易感染,或者变重症。所以免疫功能比较差的、老年人等等,要更加注意防护。

记者:普通人需要带护目镜吗?病毒会不会通过黏膜传播?

李兰娟院士:医务人员同病人面对面接触,那是需要加强防护的,在外面普通人就没有这个必要了。

记者:当年的H7N9是到5月份天气暖和以后,疫情才慢慢下来的,您觉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它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李兰娟院士:到5、6月份天气热了以后,病毒容易减少,春节前后、冬春季病毒感染容易发生,这个也是一个自然界客观的规律。那么这个疾病因为它是新发传染病,我们已经采取了比较好的应对措施。

现在正好碰到一个春节人口大流动,所以可能病例数还会再增加。那么关键在于,武汉这个地方不要进去也不要出来,另外我们各地一旦有发热门诊对所有的发热病人都进行检测,发现了就隔离,这样我相信能把它控下来。

当年SARS的话,我们浙江有4个输入性病人,我把所有接触的人统统隔离了,然后跟整个社会讲,你们放心,我们外面没有SARS冠状病毒,不要弄得人人自危。

记者:病毒会发生变异,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那现在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李兰娟院士:感染性疾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从被感染到病情发展再到恢复,每一个感染的人都有这么个过程。目前来讲,我们新发现的这个病毒到现在,从1号到现在也不过就二十几天,目前仍在研究观察中。

记者:病毒后期会发生变异吗?

李兰娟院士:当然会变异了,病毒在不断地变异,这个新感染的病毒也是病毒变异的结果,以后它还会再变,变是永恒的。

记者:病毒会变异得更加厉害吗?

李兰娟院士:可能会变得更厉害,也可能变得更轻一点,这两种可能都会有的,需要我们继续观察病毒的变化。

记者:钟南山院士提到过,最怕出现的是一个“超级传播者”,对于超级传播者如何定义?

李兰娟院士:所谓超级传播,是人为的定义。像当年SARS的时候,有一个人被感染了以后,跑到北京,结果一个人传染了几十个人。MERS在韩国一个人感染后传染了多人。一个人病毒感染以后传播了很多人,专家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超级传播者”,所以我们现在这方面还是要注意,目前我们对所有的发热病人都在密切观察,防止“超级传播者”的出现。

记者:最重要的还是观察隔离,要观察多久才能够解除观察?

李兰娟院士:我刚才讲过潜伏期,观察的时间,现在规定一般是一个礼拜到十天,我们最长的14天之后应该说就可以解除隔离了。

记者: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有特效药吗?对于抗流感常用的奥司他韦,对新型冠状病毒有用吗?

李兰娟院士:抗新型冠状病毒不像我们其他的流感,有像奥司他韦等抗病毒效果比较明显的药。这个病毒它现在没有直接抑制病毒的特效药。我们现在也有几个药在用,包括一些中药。但这个需要专业医务人员定,老百姓自己不要去买药,更不要乱用药,医院以后,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来用药,不要滥用药。

记者:武汉那边目前有哪些科研团队和临床专家组留在那边进行研究?

李兰娟院士:国家派遣的临床专家组武汉那边还是有的。医院都已经收治了很多病人,我们国家也有专家组在那边。

记者:昨天看到说有一个专家组的医生也被感染了,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吗?

李兰娟院士:新型冠状病毒表现为人传人的特点,医护人员感染是首当其冲的。因为医护人员天天跟病人接触,但作为医者,这是责任和担当。所以社会大众要关怀我们医护人员。

赶紧把这个消息转给身边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fyzqzz/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