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干部病房二科张冬梅
图
王建军刘建勇
干部病房二科医护人员在床边,为鼻空肠管的受益者何老,庆祝98岁生日
谁能想到,一口饭,竟然成为谋害生命的凶手?谁又能想到,家人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就让一位老人命丧黄泉。这不是危言耸听,就在我们科室,就曾有这样的事例发生。
干部病房二科王建军医生为栏目题写的刊名
一位98岁的老首长,近段时间精神欠佳,食欲下降。家属以为是季节变化导致的秋乏,并没有放在心上。不料,老首长的精神越来越差,身体倦怠,家属开始引起重视,联系我们住院检查,一查之下,才发现得了肺炎。在追问病史后才知道,老首长近期进食、饮水后常出现呛咳,导致了吸入性肺炎。好在治疗及时,老首长的精神逐渐好转,但不久又出现反复,在留置胃管、抗感染等积极治疗下,肺炎终于治愈,老人顺利出院。
但是,并不是每一位老人都这样幸运。一个95岁的老首长,在家属喂饭时出现呛咳,随后反复发热,最终因吸入性肺炎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离世。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肺炎为第一死因,由误吸所诱发的肺炎占所有老年人肺炎死亡病例的1/3,可见,吸入性肺炎已然成为老年人不可忽视的隐性杀手。
那么,究竟什么是吸入性肺炎呢?
吸人性肺炎系指口腔、咽腔中的液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入喉和下呼吸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在干部病房二科,住院的老首长大多数为超高龄老年人,很多都患脑梗死、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这些疾病都很容易使得老人在不经意之间出现了误吸。而且如果早期的吸入量不大,那么病症就不容易发现。
卢明芳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吸痰
由于老年吸人性肺炎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多种基础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多有延迟吸收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其症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常缺乏典型的咳嗽、咳痰、发热、寒战和胸痛等肺部症状。有时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消化系统症状,比如嗜睡、意识下降、缺乏食欲、恶心呕吐、甚至精神错乱、大小便失禁等等,有时仅仅表现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加重,比如血糖控制不良,心衰等等。因为在临床上表现隐秘,加上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患有各种疾病,所以很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所以,作为老年人和家属,必须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吸入性肺炎这一疾病,只有早期预防和及时处理,才能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对老年人的危害。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预防老年人吸入性肺炎呢?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三点:
詹开宇医生和罗彩芳护士为患者置入鼻空肠管
一是加强口腔护理,注意及时排痰。加强口腔护理,不仅能够清除口腔中的细菌,保护牙齿,更重要的是能够刺激口咽部的感觉神经,促进口腔黏膜物质的释放,从而提高吞咽反射功能。而注意及时排痰是针对那些咳嗽无力、无法顺利排痰甚至是处于昏迷之中的老年患者而言的,对于此类老年患者,应当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较好地排出。如果仍然无法排痰,则应当及时使用吸引器将痰液吸出,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二是采用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通畅。老年人在睡觉休息时,一般可采用侧卧位,在平卧时也尽量让头偏向一侧,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舌后坠和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而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更是要注意保持侧卧位。对于一些卧床不起的病人来说,家属要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因为人在睡觉时咳嗽反射减弱,吞咽能力下降,口腔中的分泌物容易流入气管,病菌进入呼吸道,就会造成感染。所以,采用半卧位睡姿,或是把头部垫高,采用侧卧位,都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几率。
林碧霞护士为患者置入PICC管
三是调节饮食方式,采取必要措施。对于一些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人来说,调整饮食方式,增加食物的浓稠度也能有效防止误吸。如果在调整饮食后仍然存在反复呛咳,那么就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如留置胃管。家属应当按时、定量、正确体位喂食,并定期更换鼻饲管,才能在保持老人营养的前提下防止吸入性肺炎。如果患者及家属能接受,胃造瘘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总而言之,早预防,早治疗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不二原则。希望老人和家属们都能提高警惕,加强认识,让老人们安享美好、温馨的晚年。
开拓思路想办法守望病人保安康
文
干部病房二科王建军
绝大多数高龄老人存在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认知功能障碍、会厌功能不协调、声带麻痹等诸多疾患。因此,常常出现返流、呛咳、误吸,反复导致吸入性肺炎,最终因肺炎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病故者比比皆是。
高龄老人有的需要长期鼻饲,以预防返流误吸、保证营养摄入;有的离不开长期反复静脉输液;甚至有的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医疗救助。要预防和解决这些临床常见问题,守护患者的健康和长寿,“生命通道”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家属近日给干部病房二科赠送的牌匾
赵老及其女儿给干部病房二科赠送的锦旗
我科根据这些常见而又困惑的临床问题,开拓思路想办法,自己动手补空白,逐步开展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镜下吸痰;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床边进行PICC静脉置管;床边徒手插入鼻空肠管等以前需兄弟科室协助的“新措施”,及时便捷地解决临床实际需要,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已初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文明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fyzqzz/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