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早期肺炎 >> 儿童早期肺炎 >> 正文 >> 正文

青记独家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新闻传播挑

来源:早期肺炎 时间:2021-10-2
导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深刻改变了全球新闻传播的格局与生态。进入21世纪,德国社会学家贝克预言的“全球风险社会”日渐成为人类发展进程的“新常态”。年初在五大洲肆虐的新冠疫情便是其集中体现。虽然世界各国轮番按下了暂停键,人们被迫选择“宅生活”和“云工作”,但大众传媒铺天盖地的报道和社交网络纷扰杂乱的喧嚷则将这种体验进一步“媒介化”,在认知和情感上将全球民众深度卷入这场危机之中,营造出虚拟的“在场感”和“代入感”。这场在智媒时代暴发的“流行病”已经蔓延成为“全球瘟疫”,并与赛博空间中的“信息瘟疫”同步暴发和扩散,从而使疫情在真实的生活空间和虚拟的赛博空间同步扩散并相互交织,深刻改变了全球新闻传播的格局与生态。

高度的“全球化”与“媒介化”成为“风险社会”的重要表征,跨国界、跨地域、跨文化的危机传播及其“蝴蝶效应”愈发凸显。疫情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排斥与歧视、社会运行机制的低效甚至失灵等问题,而及时而有效的新闻发布和公共传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此次疫情期间全球新闻传播的格局与生态所出现的新挑战以及各国在新闻报道和公共传播领域的新探索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供国内同行镜鉴。

信息瘟疫所带来的次生灾害与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是在传统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日益下降、社交平台和智能传播日渐普及的背景下暴发的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2月初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假新闻比病毒传播的还快还容易。我们抗击的不只是一场流行病疫情,而且要与新出现的“信息瘟疫”作斗争。如果说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了各国公共卫生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短板,那么与之相伴相生的“信息瘟疫”则是近年来全球新闻传播领域显性和隐性的各类问题和危机的一次总暴发。

无论是与9·11事件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还是与SARS等公共卫生危机相比,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公众获取新闻的速度和规模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信息饥渴”和“媒介依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统计数据,全世界65个国家在实施封闭或隔离措施后,人均互联网使用时长平均上升了60%,电子游戏和流媒体视频所带来的流量上涨了75%。媒介调查机构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美国人均看电视时长为6.3小时,上网时间为9.12小时,各类媒体平台的使用总时长达到12小时,这些数字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是,信息的极大丰富和快速传播并未有效缓解公众的焦虑,遑论凝聚社会共识,更有甚者,社交平台上泛滥成灾的假新闻和后真相催生了“信息瘟疫”这样的次生灾害①。

“抢购卫生纸”是此次疫情期间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出现的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也是“信息瘟疫”暴发的一个具体体现。市场研究机构Brandwatch与亚马逊网站在美、英、澳等国的调研显示,从2月20日到3月10日期间,社交平台上“断货”一词被提及的次数近万次,并呈直线上升趋势。卫生纸的特定品牌被提及的次数越多,其价格上涨也越快。其中抢购潮出现的高点与传统媒体关于“囤货”报道的峰值(3月3日-6日)、社交平台“断货”一词被提及量的峰值(3月6日-8日)呈现出耐人寻味的互动关系。虽然我们不能说媒体是引发恐慌的直接诱因,但其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

据皮尤(Pew)中心3月初发布的调查结果,在主要靠社交媒体获取新闻的用户中,仅有37%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etzqfy/8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