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跟床有“分离困难症”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一年四季都是“特困生”。“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尤其遇到下雨或者天冷的时候,大家越来越窝着不动,不愿外出活动。
难道这一切全怪你懒?那可不一定!
中医有云:养生的作息应当与大自然的节律同步。
你困倦难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们↓↓↓
一、光照不足
现代社会,我们待在家或办公室内的时长大大增加。但有研究表明,每天可以进入到建筑物室内的日光却少于5%。一般来说,灯的照度大约为-lx,日出时照度大约为lx,正午时阳光的照度大约为日出时的10倍。与日光比,灯光的照度可以忽略。
人体内的睡眠生物钟里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体温节律,也叫生理节律。人体的体温从早晨开始升高,在下午开始降低,然后又开始升高至晚上,晚上时的体温达到最高点,然后再次下降。凌晨四点时体温最低。体温升高时,人清醒,脑波频率高;体温低时,人困乏、疲劳、懒。周遭的温度或体温变低,人就越困。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的褪黑素有降体温作用。阳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一旦光照不足,人一整天的日光摄入量就不够。当我们接触不到足够的光照时,褪黑素开始分泌,就会感到困倦,精力不足。同时,褪黑激素会直接抑制「5-羟色胺」的合成,而「5-羟色胺」作为“情绪稳定剂”,与人的情绪成正比。
冬季因日照时间减少,褪黑素增多,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医学上称为冬季抑郁症,又称季节性情绪失调症。这类患者一旦到了冬天就会出现无精打采、乏力、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反应迟钝、生活懒散、脾气变大等症状。
如果你已经长期出现以下症状:
1.无法从被子里钻出来
2.不想外出
3.不想做家务
4.想吃甜食
5.睡眠时间长
满足以上三个,就要怀疑是否患上冬季抑郁症!
二、疾病因素
1.糖尿病
糖尿病是常见疾病。患者由于糖代谢失常、电解质失衡等原因,容易出现疲乏、虚弱无力等症状。除此之外,还会有口渴、消瘦、多尿等症状。
2.心脏疾病
在心肌炎等心脏病早期,身体疲乏无力、困倦是症状之一。
3.营养物质代谢紊乱
当人体出现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使得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肌肉组织消耗也会引起身体的疲乏感。
4.内分泌障碍
当内分泌系统发生功能障碍时,由于体内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造成物质代谢紊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发育和生殖功能的障碍及内环境的紊乱,使人体出现脱水、低血压、低血糖等病症。这时,身体疲乏通常是主要表现。
5.肺部疾病
有些肺部疾病如老年性肺炎发作后,患者会突然没精打采、神色萎靡。
6.高血压
有些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气温降低后血管收缩,往往出现血压波动,会有疲劳、眼花、头重脚轻、脖子发硬、胸闷、气短等症状。
7.颈椎病
颈椎病在天冷后也容易发作,患者在受到风寒后会感觉犯困、疲惫、浑身没劲、浑身发紧、胸闷,休息也不能解乏。
三、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
牙膏的种类
温暖的室内通常缺少通风,导致散热过于缓慢,首先会加剧人的疲劳感。加上长期窝着不动,造成血液循环不畅、体温下降。我们的身体就因为血液循环缓慢、大脑供血不充足,自然犯困,同时情绪不高、思考速度慢。
到了秋冬季节,因为热量消耗加剧,我们会摄入高热量食物,称之为秋冬进补。但事实是,高热量的食物并不能御寒,过多摄入反而会增加困倦感。因为人体利用高能量食物获得的热量是有限的,过量摄入还会变胖。
同时,高热量食物热效应相对较低,通过体表来发散的热量较少。因此如果人体散热少,那会更冷,反而不能防寒!所以冬天嗜睡的人,可能是真病了。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冬季嗜睡可能是潜在疾病发出的信号!
正确拯救犯困的方法
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晒太阳!有阳光的时候,多出去活动,多晒太阳。
不管是在家还是办公室,都要常常把窗帘拉开。而到了公共场所,最好选择靠窗、采光好的位置。
平时注意多做运动。如果不想去户外,做点室内运动也可以。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激素,会让你的心情也变得阳光起来!
点一下看过瘾
若要“肠好”,膳食纤维不能少!
喝水这么简单的事,你也会做错?
帕金森,不用“帕”
微量元素要不要给宝宝补?
哪来那么多抑郁,无非就是矫情了
图片及部分文字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学习,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就医全流程,趣医全搞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etzqfy/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