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病例呈现两大特征,中医都有干预之法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定点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医疗机构。记者从上海救治专家组获悉,无论是输入性病例,还是本土病例,救治策略“一视同仁”,均采用“上海方案”。 连日来,上海市中医药防控新型肺炎专家组成员、上海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发现,境外输入病例与国内本土病例相比,有两大基本特征。其一,肝胆湿热重。因饮食习惯因素,“热”与“燥”在境外输入病例中表现明显,于是,他带领治疗团队注重对输入性病例患者“养阴清热”,恢复人体阴阳气血,滋阴补气,并配合清热的药物双管齐下。 “其二,许多输入病例的患者来了之后,异常紧张,坐卧不安。”针对这一情况,张炜建议采用中医情志疗法、中医呼吸康复导引锻炼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对特别焦虑的患者,还在中药汤剂里加入甘麦、大枣、合欢花、玫瑰花等中药材进行干预。提高危重症救治率,中医药在临床显成效
“在隔离病房内,目前中医早期干预几乎达到%。”张炜介绍,早期干预,早期袪邪,截断扭转,目的就是阻止患者的病情转化为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市公卫中心是张炜常来会诊的地方。而随着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压力增加,他索性选择长期驻守在这里。 张炜每天最记挂的一群人,就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这个群体约占在院患者的5%。如何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率,降低病死率?这是全国救治难点。 危重症患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肺部出现大面积纤维化,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呼吸衰竭,直接危及生命。 吴老伯便是这样一位患者。收治入院后,他肺部弥漫性纤维化达95%以上,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呼吸频次只有35次/分,氧饱和度仅剩85%(正常人为98%),心肺等功能相继出现损伤。 “经过抢救,人是救回来了,但老人家一刻也不能脱离呼吸机。”看着老人的情况十分着急,张炜决定一改以往治疗的方案,在专家组共同努力下,辨证论治,老人喝了三天中药,外加俯卧位通气一天,复查CT提示肺部纤维化明显好转,气胸吸收。如今,吴老伯的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身体也在逐渐恢复中。 “幸福来的太突然,这比发一篇5分的SCI论文还要开心。”张炜激动地说。 眼下,全球疫情告急。作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炜还牵头发起五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诊治新冠病毒肺炎应用研讨会,单场听众达上万人次。张炜说,希望将上海中医抗疫的方法“复刻”给更多同仁,全面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复兴之路上,我们一起呐喊与见证!很多人都在转发,你要不要+1
本期推送还有……
余下5篇,精彩不折叠↓↓
2.让中国人去死?这个院士想干啥
3.张艺谋:得罪天下西医,我也要为中医说出这句大实话!
4.萧龙友、蒲辅周、章次公……名中医们的专病绝招
5.刀叔日记(28):五行是算命的?原来这才是五行真面目!
6.清晨6种情况可能暗示6种病,很多人都忽视了(附应对方)
本文来源:文汇报,记者:唐闻佳。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xezqfy/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