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早期肺炎 >> 小儿早期肺炎 >> 正文 >> 正文

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术室感染防控

来源:早期肺炎 时间:2021-9-23
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术室感染防控技术规范1目的提供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安全,降低感染的风险。2手术前准备2.1手术室分区2.1.1根据传染病诊治分区的要求对手术室进行分区包括清洁区(医护辅助区)、潜在污染区(医护工作区)、污染区(手术区)。2.1.2各区域标识清楚,区域之间可设缓冲区。2.1.各区域的出入口张贴穿或脱防护服的流程图,配置穿衣镜、更衣柜、医用胶带速干手消毒剂、污衣袋、医疗废物收集桶、空气消毒设备等。2.2手术间2.2.1手术应安排在独立通道的负压手术间。2.2.2医院紧急情况下手术安排在空气净化设备独立运转的正压手术间或普通手术室,确保手术间位置相对独立,正压手术间需关闭空气净化系统或增加手术间的排风,将手术间的正压变成负压状态。2.2.精简手术间内用物,移走与此手术不相关的仪器备和物品,对不易清洁的物体表面,如键盘、设备脚踏等,采用屏障保护,推荐使用塑料薄膜等覆盖物,“一用一更换”,手术床铺单应使用一次性防渗漏铺单。2.2.4将手术间电动门的自动模式改为手动模式。手术间门上应醒目标识“新冠肺炎”。2.2.5建议手术中使用电动负压吸引器,且手术间内至少配备两套;如果使用中心吸引系统,应确保其具有防倒吸装置及微生物过滤装置,并且中心吸引系统的设计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2.2.6手术间内还应准备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利器盒、标本袋、含氯消毒剂、器械密闭浸泡容器、各类清洁扎带、标记贴、标记笔等。2.手术物品2..1个人防护装备应按照三级防护标准配备。在更衣室配备刷手服、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拖鞋、鞋套、护目镜、速干手消毒剂;在缓冲间配备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防护面屏/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水靴套、鞋套、医用手套、外科无菌手套、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速干手消毒剂、免洗手消毒液等。2..2根据手术需要备齐手术用物,尽量避免手术中开门取物手术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特别是应使用一次性手术铺单及手术衣等。复用的设备配件等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保护套加以保护。2.4人力安排应精简手术参与人员,禁止参观。每台手术应安排名护士参与手术,手术间内配备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各1名,负责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手术间外配备1名巡回护士,负责沟通协调物品供应和感控监督等工作,如传递术中急需物品;监督参与手术人员的防护是否符合要求等。2.5手术人员着装参与手术人员按要求进入手术室,手消毒、换鞋、七步洗手法洗手、更换刷手服、戴一次性工作帽、戴医用防护口罩、戴护目镜、穿鞋套、手消毒到达缓冲区。进入手术区内工作人员均应按照三级防护标准着装。手术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应符合标准。2.6患者转运2.6.1接送疑似或确诊的COVID-19手术患者的转运车应专车专用,转运车上应铺一次性防渗透铺单,并标注"新冠肺炎"标识,医院可使用负压转运车。手术结束后做好转运车的终末消毒。2.6.2转运过程中,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用一次性防渗透铺单覆盖患者。2.6.医院规定,患者转运从专用电梯专用通道出入手术间。避免中途停留,同时,应有专人提前疏通管控转运通道,减少无关人员暴露。2.6.4转运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要求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穿着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手套、鞋套等。手术中隔离防护.1手术患者非全麻患者手术中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全麻患者应按照麻醉相关规范防护;术后按照国家相关感染管理规范消毒麻醉用品及设备。.2手术人员防护进入手术间内人员应严格执行二级防护,术中发生喷溅污染防护装备、手套破损等应及时更换。每次接触患者后应立即进行手消毒。.手术人员管理..1手术间和缓冲间的门保持关闭状态,非手术人员严禁入内。..2手术间严格遵守只进不出原则。手术过程中任何人员不得离开手术间,如手术中需要临时增加手术人员,可与手术间外巡回护士沟通协调。..巡回护士监督手术间内所有人员的感染防控技术,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防止发生手术人员的职业暴露。.4预防气溶胶传播措施.4.1保证手术人员在手术中防护装备的安全性及规范性,手术人员严格按规范流程穿戴脱卸防护装备。.4.2术中应减少电外科烟雾气溶胶的扩散,减少负压吸引操作,建议使用电外科吸烟装置。.4.应使用密闭式负压吸引系统。一次性负压吸引袋应在术前根据其容积加入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液,,手术结束后密闭封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4.4应尽量减少实施腔镜手术。.5护理操作防控措施.5.1密切配合,稳、准地传递器械,避免血液、体液喷溅造成污染。.5.2静脉注射和术中抽药、给药等应遵循安全注射的原则,避免发生针刺伤。.5.手术过程中传递锐器时应采用无触式传递方法,术毕锐器及时放在利器盒内,避免发生锐器伤。.5.4手术中手套发生破损应及时更换。.5.5洗手护士负责监督手术台上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包括手套有无破损、手术衣是否污染、防护面屏是否移位等。.5.6护目镜应可防雾或采取防雾措施,以保证术中操作的精准性。.5.7巡回护士如需接触可见污染物(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时,需加戴一层医用手套,用后丢弃,并进行手消毒;静脉穿刺时加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用后丢弃再手消毒。.5.8巡回护士不慎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了手套,应立即脱掉外层手套,快速手消毒后更换手套。.5.9手术中环境和物表一旦被污染应随时处理。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擦拭布巾等)蘸取将其清除,再用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液(或使用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进行擦拭;大量污染物应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液倒在吸水材料上,作用0min以上,再清除干净。4手术后隔离防护4.1患者转运4.1.1术毕患者应在原手术间内进行麻醉复苏。4.1.2患者转运应使用术前所用的转运车。在转运途中,根据病情患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4.1.根据患者病情,参与手术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间外的巡回护士可参与转运。4.2手术人员防护4.2.1手术人员离开手术间前,应当先消毒双手,在手术间内依次脱去外层一次性手术衣及外层手套、防护面屏、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外层鞋套。手消毒后方可出手术间,到缓冲区手消毒、脱防护服连同内层手套及防水靴套,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手消毒、脱内层鞋套、摘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工作帽。七步洗手法洗手,沐浴并进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洁,更衣。4.2.2参与转运的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内先消毒双手、依次脱去外层一次性手术衣及外层手套、防护面屏、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外层鞋套,手消毒后方可出手术间。到缓冲区手消毒、穿一次性手术衣,戴帽子、穿鞋套,手消毒,医院规定的路线到指定的隔离病房。4.2.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按照三级防护标准进行医疗废物和复用手术物品的处理,并进行手术间终末消毒。4.2.4手术人员脱摘防护装备时动作轻柔,操作幅度小,向污染面翻卷,尽量避免接触污染面。4.2.5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包装袋外标注"新冠肺炎"标识。4.2.6脱摘防护装备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装备全部脱完后再次手消毒、洗手。4.复用手术物品4..1复用手术器械处理∶应遵循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的原则。术后应将手术器械置于盛有有效氯~mg/L含氯消毒液的密闭转运箱内,再放入双层防渗漏收集袋,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包外标注"新冠肺炎"标识,并注明开始浸泡时间,浸泡消毒时间应为60min。电话通知消毒供应中心及时收取,进行后续处理。4..2复用防护用品处理∶护目镜等复用防护用品应直接放入盛有有效氯-0mg/L含氯消毒剂的容器内浸泡消毒0min。4..布类、纺织品处理∶建议一次性使用,收集时应避免产生气溶胶,按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若需重复使用,应用双层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盛装,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外贴"新冠肺炎"标识,单独处置,并向接收人员交接清楚,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按规范进行清洗。4.4医疗废物4.4.1手术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废弃物,应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放人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中,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如医疗废弃物中包含大量血液、组织液等液体,可额外增加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层数,防止医疗废物泄漏。同时,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外标签内容除常规信息外还应标注"新冠肺炎"标识。4.4.2锐器放在利器盒中,盒外标签内容除常规信息外还应标注"新冠肺炎"标识。利器盒一术一用,术毕将利器盒封闭,出手术间时外面再增加一层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包装袋外标注"新冠肺炎"。4.4.盛装医疗废物的专用包装袋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增加一层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包装袋外还应有相应的信息及标识。4.4.4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在离开此区域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袋表面采用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并标注相应信息和标识。4.4.5清洁区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常规的医疗废物处置。4.4.6除常规要求外,医疗废物应设置单独区域封闭暂存,并尽快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置,优先转运,严格交接并记录。4.4.7暂存处地面用有效氯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4.4.8手术标本采用双层标本袋盛装,送检时在外层再加一个大一号的标本袋,并确保最外层不被污染,注明"新冠肺炎"标识。放入密闭转运箱中及时由人工送至病理科,禁止通过传输系统传送。4.4.9含病原体的组织和相关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4.5手术间终末消毒4.5.1应由手术间内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共同完成,包括术毕清洁消毒手术间内可见污物,整理医疗废物、喷雾消毒手术间密闭2h,密闭消毒后手术间环境物表的清洁与消毒等。4.5.2关闭手术间空调净化系统,可使用喷雾消毒器喷洒%过氧化氢/0.2%过氧乙酸,喷雾用量按10-20ml/m3(1gm3)计算,消毒2h;也可使用双模式过氧化氢机器人消毒机,其采用过氧化氢溶胶喷雾及紫外线消毒同时作用,消毒1h。手术间均至少关闭2h以上再重新开启空调净化系统。4.5.转运车床垫拆卸后,,放置于手术间内接受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或过氧化氢机器人消毒机喷雾消毒处理,转运车表面按照手术间物表消毒方法处理。4.5.4物表消毒∶地面使用有效氯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0min后用清水拖地;器械车、仪器设备、操作台等表面,使用有效氯-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0min后再用清水擦拭。4.5.5空医院手术室设计模式,通知层流工程技术人员,按相关规范要求对负压手术间排风高效过滤器和回风口过滤器进行更换,擦拭与消毒排风口、回风口与送风口。4.5.6负压/感染手术间消毒处理完毕后,应与感染管理科联系进行物表和空气采样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用于非COVID-19患者的手术。4.6手术人员离开手术室脱摘防护用品流程应符合标准。5注意事项5.1严格按"七步洗手法"规范进行流动水洗手和手消毒。速干手消毒液宜含酒精或过氧化氢,不宜使用氯己定类手消毒液。外科手消毒应采用免洗手消毒液。5.2医院管理要求设计独立的患者转运通道。5.参与手术人员均采用二级防护,且在做感染风险大的操作时,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时,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更为严密的措施,如增加使用全面型呼吸防护器等。5.4参与手术人员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摘流程按照"最先穿的最后脱"的原则进行。术后禁止在未脱摘防护用品的情况下离开手术间和缓冲区。5.5参与手术上台人员戴三层医用无菌手套时应依据由小到大型号的原则,以保证手术人员的舒适性和操作的灵敏性。5.6术中手术间内所有物品应为单向流入,即只准进入,不可逆向流出。5.7手术护理文书建议使用电子文书,如使用纸质文书,可采用复印或传真的形式开展护理工作,尽量避免纸质版护理文书带入、带出手术室。5.8术后手术间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医院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喷雾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手术室内严禁用酒精喷洒消毒,避免引发火灾。5.9医院只开放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的急诊手术,手术时按上述要求做好防护,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5.10所有参与手术的人员必须经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手术人员穿戴脱摘防护服的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5.11制定疑似或确诊COVID-19患者手术感染防控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如防护用品脱落、破损等情况应急预案,保证手术中各重要环节的安全。5.12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应按国家规定进行医学观察,每日监测体温,有无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按要求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观察期间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我们旨在分享,尊重原创!

1.图片和作品版权及观点归原作者所有。2.所有转载均标明原始来源于原作者,如不能核实原始出处和原作者,则默认“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yingyong.net/xezqfy/8352.html